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以无棱镜全站仪结合RTK测量技术在三门海游大闸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为例,着重介绍无棱镜全站仪与RTK相结合的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通过对无棱镜测距的介绍,精度的分析,提出无棱镜测距全站仪的优势,但是面对一个整体测绘工程项目,单一的全站仪使用是不够的,应该同时结合RTK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 Engine是ESRI公司在ArcGIS 9.O版本中发布的一个面向开发人员的产品,主要用来构建桌面的GIS应用.本文阐述了建立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方法、技术途径及其关键技术,基于ArcEngine平台开发了一套三维地形可视化软件,实现了三维浏览、信息查询、地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53.
梅雨锋结构特征及与锋上涡旋扰动关系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芳  高坤 《大气科学》2007,31(5):863-875
利用1999年6月下旬持续性梅雨锋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以及野外实验的加密资料,对这次梅雨锋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发现梅雨锋主;要表现为中层锋面,强度比边界层锋强,低涡沿中层锋面南缘移动。中层锋强的演变对两类低涡(西南涡和局地涡)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东移明显的西南涡,梅雨锋强度的加强比低涡提早6小时以上。而对于长江中游的局地涡,锋面最强与低涡最强出现的时间却比较接近。梅雨锋中层锋面发展最强的位置与低涡发展最强的位置在东西方向上基本重合,基本在同一经度上。因此,低涡暴雨扰动加强发展区的北侧正是前期持续锋生所在,并且锋生的位置在东西方向上基本不随时间发生位移。当低涡移经该地时,低涡强度最强, 随后低涡东移并且强度减弱,锋面大值带也减弱并随低涡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建设对气象影视制作带来的优点,并具体介绍了该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和软硬件要求,探讨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在解决影视技术剪辑、影视素材存档、影视节目审查等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杭州市气象局目前已经在试运行的编辑网络系统工作经验,提出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5.
基于探空资料的雷暴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出多种对流指数,结合高空要素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针对浙江省的3个探空站分别建立统计预报方程;对逐个探空站100 km的范围采取区域划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报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后利用2007年6~7月的独立资料进行效果检验,结果显示,预报探测率(POD)平均87.5%,虚假警报率(FAR)平均26.7...  相似文献   
56.
为更好理解沿海区域近地面风速衰减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并获取适用于业务观测风速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内边界层厚度的发展机理,推导获得风速随离岸距离变化的数学解析拟合式。结合浙江省温州市境内一沿海区域6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9年逐时风速观测数据应用该拟合式分析了风速随离岸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是逐时风速还是逐日最大风速,其平均值均与离岸距离有着良好的负相关,并发现其衰减系数与风速有着密切关系。向岸流及离岸流的风速衰减特性均可以结合该拟合式用线性及幂数律拟合来体现,但后者可以更好地解释风速随离岸距离变化特征,并在较大风速(3~10 m/s)向岸流的背景条件下,获得合理可信的分析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近海岸区域风速观测数据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7.
利用TRMM/LIS 0.1°超高分辨率闪电定位产品, 分析了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17.5~123.0°E, 26~32°N)卫星闪电资料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结合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亚洲大陆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 分析了该区域闪电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闪电平均密度为5.97 f1/(km2·a), 其中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7.94 f1/(km2·a), 海洋闪电平均密度为2.09 f1/(km2·a), 陆地闪电平均密度为海洋闪电平均密度的3.80倍; 平均闪电密度值逐月变化特征在陆地和海洋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 夏季闪电密度最大, 冬季闪电密度值最小; 陆地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 海洋闪电密度日变化呈现双峰双谷波形。该区域陆地气温、地面辐射、比湿及降水率均与闪电密度的月变化成正相关, 其中地面降水率和闪电密度月变化相关系数最高, 为0.858 0;气溶胶光学厚度与闪电密度月变化呈现弱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397 8。   相似文献   
58.
首先叙述海底路由管线检测中海底3维管线模型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基于海底3维管线检测过程,阐述基于物探技术的3维管线数据采集过程,在列举了当前主要的几种3维技术后,提出基于ArcObjects的3维管线模型建立方法,并以某海底路由管线检测的具体项目为基础,建立一个海底3维路由管线的3维模拟实例,最后提出对海底路由管线检测中3维管线建立方法的展望。  相似文献   
59.
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及霾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丽  陈斌  崔洁 《浙江气象》2013,34(2):6-9,F0003
利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1993-2011年大气水平能见度及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杭州市能见度和霾的气候分布特征,从一个角度反映杭州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州水平能见度具有规律性的日、月、季变化特征,且21世纪以来已经比上世纪90年代明显降低;同时,霾的出现次数呈上升趋势,其中轻微霾占主导。  相似文献   
60.
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杨续超  张斌 《热带气象学报》2014,30(5):996-1000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基于行政区域统计单元的人口和经济数据往往与栅格水平上的致灾因子存在空间上的不匹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植被指数和DEM数据构建人居指数,进行栅格尺度上的雷灾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利用2005—2011年浙江省电网雷电信息系统的地闪数据和2008—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进行雷电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上述三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获得1 km分辨率的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杭州、宁波、台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和长兴、安吉、天台和临海等平地向山区地形过渡地带是浙江省雷电高风险区,甬台温沿海、海岛、衢州西部和丽水南部地区是低风险区域,其他地区为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