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浙江时间多尺度台风暴雨增幅特征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贞寿  冀春晓  董美莹  邱金晶 《气象》2017,43(12):1496-1506
本文提出基于欧拉坐标方法的多时间尺度热带气旋(TC)暴雨增幅及极端暴雨增幅的概念来研究沿海地区TC暴雨增幅,从浙江省内67个国家级台站的整点时刻逐小时降水资料提取1973—2015年影响浙江的135个TC个例的逐1、3、6、12、24 h(1~24 h)降水增量样本,结合TC中心位置和强度信息,统计得到:浙江1~24 h时间分辨率下出现TC极端暴雨增幅阈值分别为29.1、51.9、88.3、103.9和123.9 mm;不同时间分辨率下浙江TC暴雨增幅频次具有比较一致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长期线性趋势特征,不同时长的TC暴雨增幅的日变化不尽相同;浙江发生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温州南部和台州南部。影响浙江台风9类路径都有可能发生TC暴雨增幅,除了舟山以北登陆类外,其他路径也均有可能发生TC极端暴雨增幅,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均以椒江到福清登陆类路径占比最多;TC中心位于浙江温台交界附近和福建东北部沿海时浙江最易发生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不同分辨率下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发生频率最高的离TC中心距离是不同的,但TC暴雨增幅极大值均出现在距离台风中心600~700 km范围内;不同时间分辨率的TC暴雨增幅和TC极端暴雨增幅出现频率最高的是TC的东北象限,其次是西北象限,增幅极大值均出现在东北象限。另外,TC暴雨增幅和极端暴雨增幅均与TC强度有一定关系,从各时长平均来看,最易发生TC暴雨增幅的是强热带风暴级,最易发生TC极端暴雨增幅的是热带低压级。  相似文献   
92.
浙江省自动雪深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书成  邱杰  吴静  孔万林 《气象科技》2017,45(4):616-621
近年浙江省陆续建设部署了200多套自动雪深观测仪,为了使其观测数据有效应用于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分析了自动雪深仪在实际业务中的运行情况,查找了仪器结构、测雪板材质、安装方式、土壤霜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小时数据变化为主的雪深数据质控方法,并在实际降雪过程中进行了检验,对雪深观测的有关技术规范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自动雪深观测仪可以全面连续的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获取丰富的实时观测数据,相比人工测量雪深在时效、精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3.
本文利用2010年1011号台风“凡亚比”登陆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诊断分析了“凡亚比”台风环流合力散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指出,合力散度的显著区一直与台风系统相伴随,可以有效地示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的移动,并能较好地识别TC强度、结构的发展演变。台风中心偏东一侧流入层的合力散度异常信号首先出现并发展,反映出环流的非对称特征。随着台风趋于成熟,合力散度逐渐增强,高度扩展,对称性也逐渐增加;台风中心上空为合力辐合,外围为合力辐散,垂直方向上合力辐合与辐散相间的结构对应上升运动极值区及强降水,即对应台风眼墙位置。合力散度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的分析指出,垂直方向上辐合与辐散面积指数负相关;各层的合力辐合强度指数普遍大于辐散强度指数,垂直方向上两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面积指数与强度指数,可知垂直方向上合力辐合与辐散此消彼长。运用合力散度方程对该垂直分布特征的成因展开分析,发现风速u分量平流随经度变化项和风速v分量平流随纬度的变化项是TC眼区合力辐合部分的主要贡献项,垂直运动项决定了TC眼墙的合力辐合与辐散相间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
换填黏性土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土)试验段工程潞王坟段的渠坡处理方式之一是换填黏性土料处理措施,通过开展物理性试验、击实试验、膨胀特性试验和原位测试等来了解换填黏性土料的工程特性。研究表明:(1)换填黏性土料颗粒组成差异较大,以砂粒和粉粒为主,其次为砾,黏粒和胶粒成分较少,其级配一般;(2)轻型击实条件下,换填黏性土料最优含水率为17.7 %,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为1.71 g/cm3;重型击实条件下,换填黏性土料最优含水率为18.4 %,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为1.87 g/cm3;(3)换填黏性土料的相对密度为2.7,液限在37.6 %~38.7 %之间,塑限在17.1 %~19.2 %之间,塑性指数在19.4~21.2之间,属于低液限黏土;(4)当取样深度在0.0~3.5 m之间时,换填黏性土料的自由膨胀率在40.0 %之内,无膨胀潜势;当取样深度在3.5~4.5 m之间时,换填黏性土料的自由膨胀率在42.0 %~76.0 %之内,具有中弱膨胀潜势;(5)换填黏性土料的旁压模量 、侧胀模量 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当含水率变化时有部分成果有随含水率增加而模量参数降低趋势。该成果为换填黏性土料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土)试验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耦合AFWA(Air Force Weather Agency)冻雨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2020年冬季因暖锋引发的中国北方严重冻雨灾害个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此次冻雨过程中降水相态的空间分布。通过分析暖锋的演变、水成物云微物理特征以及降水相态的变化,得到:在辽宁中北部—吉林中东部地区,暖锋导致中低空形成“冷—暖—冷”的温度层结,该区冻雨形成机制以“冰相机制”为主,即高空的雪花落入大于0℃暖层内融化、再降落到次冻结层后形成冻雨。同时,发现存在高空无固态水成物、逆温层内暖雨下落到次冻结层在地面形成冻雨的现象,这种新机制被定义为“暖雨机制”,更多水成物垂直剖面与同期地面观测降水相态的比对,验证了新机制的存在,并解释了该机制形成的可能原因。为更深入理解冻雨形成机理以及北方冻雨的预报、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6.
顾长存  刘汉龙  邢恩达  陈永辉  罗戌 《岩土力学》2006,27(10):1719-1722
桩土应力比是反映复合地基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前人做了较多的理论工作,但理论解通常是在桩顶铺设砂垫层情况下推出的。在路堤荷载下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一般在桩顶设置盖板,针对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理论模型简化,并且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弹性理论,推导了设置盖板的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下桩土应力比公式,并通过工程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其结果可为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台风路径集合预报逐12 h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 3 km、CMA-MESO 10 km)、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MA-SH9)和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JWARMS)逐6 h预报资料,以2021年台风“烟花”“灿都”影响下浙江区域6 h暴雨(R≥25 mm)为研究对象,对台风降水多模式定量降水预报(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QPF)融合技术在浙江台风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两次台风降水过程,4家区域模式对浙江暴雨预报过高估计,而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浙江暴雨预报的公平技巧评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降低暴雨空报率。(2)与台风“烟花”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CMA-MESO 3 km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命中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POD)分别提高18.80%和23.41%,ETS分别提高24.37%和25.76%;与台风“灿都”暴雨预报效果最佳的ZJWARMS相比,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对暴雨和大暴雨的预报ETS分别提高23.08%和3.23%;且两次过程中该方法的暴雨预报POD和ETS均高于同期浙江业务应用的客观预报。(3)在各家区域模式的台风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台风降水多模式QPF融合技术能显著提高台风暴雨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8.
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李共国  虞左明 《湖泊科学》2003,15(2):169-176
研究了一大型深水湖泊——千岛湖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和QB/T值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状况. 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70种,污染指示轮虫41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α中污带污染指示种类分别占总指示轮虫的41. 5%、36. 5%和22. 0%. 根据年平均密度,优势种分别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imil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轮虫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由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的轮虫决定,以5月份的Ⅰ站和Ⅱ站生物量较高. 轮虫的E/O值变幅为0. 29-0. 62,平均0. 46;QB/T值变幅为0. 17-1. 50,平均0. 68. 相关分析表明:E/O值和QB/T值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 7182和0. 7747. 与大型浅水湖泊相比,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具有种类数较多、密度和生物量小、QB/T值低的特征. 根据指示生物法和生物指数法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类型,千岛湖为寡污-β中污(贫-中营养型)水体,其中,Ⅰ站、Ⅱ站和Ⅴ站为β中污(中营养型),其余各站均为寡污-β中污(贫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99.
针对海洋测绘中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需要将大地高转换到水准高的问题,介绍了二次曲面拟合与BP神经网络两种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采用宁波舟山区域数据利用MATLAB,实现了BP神经网络与二次曲面高程拟合两种高程拟合模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传统潮位解析方法与两种模型进行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在海洋测绘中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0.
侧扫声纳在海底管道悬空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管道在铺设及运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部分悬空状态。为保证油管的安全运营,研究了一种基于声学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利用侧扫声纳获取油管附近声学影像,通过数据判读的方法分析并获取管线状态。然后使用该方法,在册镇海底管线调查中进行了应用测试。声学检测结论与水下探摸结果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效、快速、准确并低成本地检测管线状态,可为海底管道运营与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