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1959—2014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要素分析和EOF、REOF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来江西省汛期多年平均暴雨日和日暴雨量分布呈从西南至东北递增的特征。4—6月日暴雨频次和当月降水贡献率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上旬略有下降,日暴雨中心大多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落区略有差异。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分为6个分布型态:江西省北部沿江型、江西省中北部型、浙赣铁路东段型、浙赣铁路西段型、江西省中部型和江西省南部型。  相似文献   
52.
定量诊断2008年初南方罕见冰冻雨雪天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每三小时一次的TRMM 3B42降水资料,利用改进后的局地经向环流线性诊断模式(不用地转风近似而用旋转风估算水平环流经向分量),定量分析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局地经向环流的垂直分量(-ωMC)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当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强降水时,局地经向环流的强上升支气流((-ωM...  相似文献   
53.
王怀清  李三妹 《遥感学报》2013,17(5):1295-1310
日照百分率是地球辐射研究、太阳能资源评估等工作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量。为探讨FY-2C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估算日照百分率的可能性,以江西省为例,采用了FY-2C静止气象卫星2007年整年白天逐小时云检测资料和同期江西省87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北京时间8:00-17:00逐时多元线性回归和权重系数两种估算模型,估算得到了覆盖江西省范围的5 km空间分辨率的逐时日照百分率格点资料。另外,用反距离加权(IDW)和克里金法(Kriging)模型对全省8:00-17:00逐时的日照百分率进行5 km分辨率空间插值,以进行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将各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未参与模型构建的17站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两种估算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相对误差均比IDW和Kriging的小50%以上,且其均方根误差(RMSIE)均明显小于后两者,误差离散性亦更小。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日照百分率的两个估算模型中多元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3.40%,平均相对误差为8.62%,略小于权重系数模型的3.47%和8.75%,两者的均方根误差(RMSIE)则相差无几,误差空间分布也较为一致;各时次两种模型的估算值多大于实测值,仅17:00的估算结果小于实测值,8:00和17:00的MAE、RMSIE、相对误差均明显大于其他时次。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两种日照百分率估算模型均明显优于传统的IDW和Kriging方法;就2007年资料而言,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权重系数模型。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连续点"对气候序列均一性的影响,以四川省温江地面观测站为例,结合历史沿革资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法(SNHT法)、Buishand均一性检验法、Pettitt均一性检验法分别对该站1960~2009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1mm雨日观测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分析,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对不均一序列进行订正。发现迁站和城市化效应对气象要素的均一性产生影响,其中台站迁移对于气温、相对湿度序列的影响较明显,而对降水量的影响则不显著。订正后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116℃/(10a),变暖幅度增大;相对湿度订正后倾斜率为0.085/(10a),降幅减弱。研究表明不同要素的均一性受到迁站等因素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需要进一步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55.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有关淡水资源相关结论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与淡水资源相关的气候变化风险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区域降水发生显著变化;多年冻土、冰川持续萎缩,积雪不断减少;降雪区春季最大径流量逐渐提前,夏季干旱不断加剧。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将加剧淡水资源相关风险。如显著减少亚热带干旱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剧行业之间用水竞争;极端事件(如极端降水)明显影响原水水质,威胁用水安全;气候变化同时将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能源生产效率降低等不利影响。报告指出需采取硬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软性制度措施建设相结合的适应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克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6.
鄱阳湖水体夏季气温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定量计算湖泊纯水体气温效应的方法,在计算鄱阳湖水体夏季纯水体气温效应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鄱阳湖水体夏季气温效应的特征、强度和分布,其结果是鄱阳湖水体夏季对湖区气温影响呈热源效应。表现在提高了湖区夏季平均气温,湖中心棠荫站比湖外高O.1—1.0℃,纯水体气温效应为0.4℃。随着距水体距离的增大,气温效应也逐渐减弱,水体影响气温的范围约为10—40km。由于湖区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陆风比湖风旺盛,气温效应夜间比白天强,加上地形的作用,影响范围南部比北部大。1980—1987年间的7、8月考察资料也和上述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7.
58.
利用1961—2010年共50 a的500 hPa欧亚地区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江西省74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大尺度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中,欧亚中高纬的长波槽脊呈双阻塞高压型,两个阻塞高压分别位于乌拉尔山西侧和鄂霍茨克海西侧;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低涡,且从该低涡中心至江西附近地区有一深厚低压槽(华北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低纬西太平洋地区,其脊线位于20 N附近,西脊点位于110 E附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584 dagpm线位置(115 E的纬度)位于27 N附近;华北槽后的干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西地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于水汽输送和辐合抬升条件。500 hPa的历史天气图和NCEP资料均显示,该大尺度环流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9.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翔翔1暴雨过程2015年4—6月,江西省暴雨日数较历史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数达16 d(表1)。其中,6月出现了6次暴雨天气过程,频繁的暴雨致使江西多处出现城市内涝和局地地质灾害。6月17日傍晚到19日上午,赣北和赣中北部、赣南北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其中,18日暴雨和大暴雨总站数为2015年1—6月单日最多。17日14时—19日14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9.1 mm,以鹰潭  相似文献   
60.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翔翔1暴雨天气2015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3 d(表1),暴雨次数较历年同期(3.8 d)略偏少。7月1—3日,受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和西南急流影响,江西省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并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6月30日20时—7月3日20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5.9 mm,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中部和北部,设区市平均降水量以萍乡市100.8 mm最大,其中,萍乡市湘东区龙头站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