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目前高分二号卫星数据(GF-2)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而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和农作物分类普遍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的现象,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以西的新开河村周边为试验基地,利用最佳波段组合指数法(OIF)对所选取的高分二号(GF-2)卫星数据的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以及波段信息进行筛选,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以增加分类信息、减少数据冗余。最后,针对筛选后的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得到农作物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农作物进行分类,分类精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目前大规模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精确、迅速统计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筑物沉降具有非线性及随机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Richards曲线预测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首先利用Matlab平台的fminsearch函数,以拟合值与实测值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原则,然后求得Richards模型的最优参数解,最后利用马尔科夫思想修正拟合残差,进行沉降预测。以安阳市某高层建筑实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比较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fminsearch进行Richards参数估计是有效的,经马尔科夫链优化后的Richards模型预测值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及均方根误差都比单模型预测小,预测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序列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适合于建筑物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3.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拜城地区发育一套新近纪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其中康村组中上部含规模较大的沉积型铜矿,康村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过程对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和室内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研究区新近系吉迪克组、康村组和库车组总体上为陆相沉积体系,主要包括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两大类型,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和膏盐湖亚相及若干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研究区康村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于康村组上部红色岩系向灰色岩系转变,沉积环境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到滨浅湖亚相过渡的层位上。  相似文献   
14.
东北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模拟及其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是保护耕地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以东北区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Matlab编程,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模型,模拟研究区2016年和2021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基于突变理论,采用蝴蝶突变模型确定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阈值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空间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的演变产生极大的影响;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增减及空间分布均会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2 1976-2011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按照当前发展状况,2011-2021年,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呈现互反性,建设用地及其他农用地的增加均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未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3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状态划分为安全状态、临界状态和危险状态三种;安全状态阈值范围为[-1,-0.2),临界状态阈值范围为[-0.2,0.2),危险状态阈值范围为[0.2,1]。4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若不采取适当措施,耕地利用系统安全将向危险状态突变,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频率2 450 MHz多模谐振腔对11种常见主要造岩矿物试样进行了微波辐射试验。根据升温速率和温度增量对其微波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对赤峰玄武岩、鞍山辉长岩和昆明砂岩进行了矿物成分测试,根据其矿物成分组成预测3种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通过微波辐射试验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对3种岩石进行了单轴压缩强度测试,研究了微波辐射后岩石的强度折减与岩石微波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造岩矿物的微波吸收能力可分为3类,且表现出非常不同的微波吸收能力;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组成可预测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含有强微波吸收能力矿物的岩石也具有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岩石的微波吸收能力越强,微波辐射后岩石单轴压缩强度的折减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由多源卫星测高资料计算的新版全球重力异常Grav_Alti_WHU,联合船测水深资料,构建了全球75°S—70°N范围的1′×1′海底地形模型BAT_WHU2020。以船测水深、现有模型和多波束测深数据为参考,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国海域及邻区(104°E—160°E,0°N—50°N),本文模型与船测水深之差值的标准差约70 m,与SIO V19.1模型精度相当,优于ETOPO1、DTU10、GEBCO_08等模型,较此前发布的BAT_VGG模型精度提高了约30%,说明本文模型构建方法可靠、数据处理准确、精度较高。在全球范围内,BAT_WHU2020模型与船测水深之差值的标准差为50~65 m,差值在±200 m范围内的比率超过95%,与SIO V19.1模型精度相当,优于ETOPO1、DTU10、GEBCO_08等模型,较BAT_VGG模型精度提高了27%~36%。以SIO V19.1模型为参考,模型之差的标准差为90~110 m,约90%格网点差值在±200 m以内,约95%格网点差值在±300 m以内,两者一致性良好。最后,讨论了地壳均衡、Parker公式高次项等对成果精度的影响,模型的真实空间分辨率,以及以多波束测深为参考的模型精度问题。分析认为,BAT_WHU2020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0~18 km,在马里亚纳海沟、麦夸里海岭地区相对精度为5%~6%。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面研究用岩石的热红外光谱反演其矿物组分过程中,由于自然岩石内矿物组分分布不均匀,给确定观测区域内矿物组分的精确值造成困难的问题,该文采用块状矿物拼接的方法模拟自然岩石,使模拟岩石的矿物组分可以精确获取。进一步,针对模拟岩石制订旋转试样法观测方案,从理论上研究该方案存在的观测误差,并通过光谱解混验证其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物理手段采集到的信号都带有噪声信息,这样就会淹没很多有用信号,传统的“带通、低通、高通”滤波技术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就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常用的小波阈值去噪(硬、软阈值函数)方法,含有诸多缺点,本文在其基础上重新构造了一个新的阈值函数。在MTALAB(2014a)环境下,用传统的硬、软阈值函数及重构阈值函数对混入高斯白噪声信号进行去噪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重构的阈值函数处理的信号效果更好,更清晰。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测量高度重力场及其梯度数据可同时对应同一场源并用于反演场源位置的分析原理,拓展不同高度场数据在欧拉反褶积法中的应用范围.首先,立足于对欧拉反褶积方法的理论研究基础,提出不同高度数据融合联合欧拉反演公式.其次,在理论模型上对多种高度数据联合反演做了测试分析计算,验证了不同高度场数据融合联合欧拉反褶积法能够改善位场解释中单一观测面数据计算带来的解的发散问题,收敛过程由此改善.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龙门山地区实际重力数据的解释,获得了研究区断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算法的地震事件性质识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台网在监测地震的同时记录到的非天然震动事件会对后续的科研和预报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快速准确的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传统人工方法识别地震事件性质的不足之处,采用Bagging机器学习算法对地震事件性质进行区分.首先选取震中距范围在80~200km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采用AIC算法自动识别P波到时,进而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模型,最后使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准确率可达85%以上.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