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8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新一代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结合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针对业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实现了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信息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32.
小型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INTERNET发布方案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培 《浙江气象》2003,24(2):31-33,46
对小型气象服务网站的INTERNET发布,考虑到性价比因素,提出一种“租用ASP(JSP)空间 宽带专线 文件对象系统”结构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满足县一级和地区一级的专业气象服务网站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
根据兰江历年洪峰水位资料结合灾情分析,确定了兰江流域洪涝等级的划分标准;对兰江流域洪涝的发生演变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4月27日凌晨的一次弱降水雷雨大风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前倾槽为特征,高空干冷空气先行,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横槽下摆,地面冷锋向南侵袭,在低层形成边界层切变辐合线,触发强对流爆发;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0℃层高度适中,且对应一个较厚干层,不利于降水而有利于下沉气流发展;雷达回波上观测到飑线发展成"弓形"回波,且有一条10~15dBz的窄带回波,即可发布地面大风警报;径向速度图上观测到冷锋过境的风场变化特征,地面大风与径向速度大值区相对应,且有低层辐散、中层辐合并有气旋式旋转维持至大风结束。  相似文献   
35.
利用2008-2009年金华CINRAD/SB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γ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中,弱降雹和短时强降水过程的VIL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云体移速和风暴前倾是影响VIL值的重要因子.相邻几个体扫连续出现底层强回波中心与VIL大值区的位置差别可以做为判断小冰雹的依据之一.移速慢的冰雹云在降雹前会出现VIL的跃增.  相似文献   
36.
浙江省2月份连续降雹过程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资料、雷达产品等资料对浙江省2009年2月23—26日连续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降雹过程降雹区均出现在高低空急流轴交叉点南侧约1个纬度,底层辐合区;850 hPa较强的水汽辐合和湿舌为此次降对流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上干下湿结构使对流性不稳定增强,逆温层存在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储积起来,底层冷空气渗透触发强对流发生;Ic500-700指数对此次降雹过程有较好指示意义;2月份冰雹雷达回波特征有别于春、夏季冰雹回波特征,冬末春初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对流强度偏弱,回波顶高偏低,其三体散射特征不明显,VIL值较小。  相似文献   
37.
利用宁波微雨雷达(MRR)数据,进行仪器观测雨强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地区三次典型过程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量分布情况,并对降水特征量在雨强预报中的应用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RR具备较可靠的降水观测能力,三次过程中雨滴粒子浓度均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西风槽和梅雨过程雨滴谱基本相似,液态水含量均较小且变化不明显;而台风"黑格比"雨滴粒子浓度更高,粒径范围更大,液态水含量显著提高且随高度降低而减小,粒子有效直径随高度降低明显增大,粒子数浓度明显减小,说明台风中雨滴碰并增长作用较强,大量小粒子相互碰并成大粒子。整层积分的液态水含量和整层平均的粒子有效直径对降水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二者变化均提前于降水强度变化约10min左右。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使用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日本再分析资料JRA-55和FY-2E卫星的云顶亮温(TBB)资料等,选取了登陆前后季风强度差异很大、路径形似且登陆后均在湘南地区引发强降水的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0708号台风“圣帕”,从对流发展的不稳定能量来源、抬升机制和环境风垂直切变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季风气流如何影响台风降水强度和分布。分析表明,在下垫面和地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两台风导致强降水的主要成因不同,主要体现在引发对流并使对流维持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与强季风背景密切相关的低层强烈辐合抬升和对流不稳定层结是导致“碧利斯”暴雨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弱季风背景下“圣帕”的暴雨则主要是局地地形抬升和斜压不稳定导致的。而且与“圣帕”降水相比,“碧利斯”降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季风气流可间接通过改变环境风垂直切变导致这种降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0.
王力  吴森清 《浙江气象》2013,34(2):40-44
2012年4月全国性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规范和技术规定尚无统一标准,业务软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使业务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存在各种不便。通过对上级业务调整补充文件的理解及台站实际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类似问题的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