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对海南岛秋季非热带气旋暴雨特性的分析发现: 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东风急流相伴。T106 流场预报为低空急流的生消预报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 文章还对T106 多个物理量场作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12.
2004年春夏季海南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对2004年春夏季海南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的统计检验,选用1962~2001年的资料建立了对比区—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回归方程。初步计算表明,2004年春夏季人工增雨作业141 d约增加降水199.6 mm,降水总量约24.6×108m3,投入与产出比为1:37。  相似文献   
113.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11年9月29 30日1117号强台风"纳沙"登陆并穿过海南岛北部引发的海南岛西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南岛北部登陆西行的台风降水量分布呈五指山以北地区多、以南地区少的特征,而北面的强降水带又是西部多、东部少。12 km水平格距模拟的48 h降水量和逐3 h降水量与实况基本相符,台风登陆时间与地点误差也较小,路径和强度模拟效果均较好。对比控制试验和地形敏感性试验模拟的24~48 h降水量发现,有地形时,海南岛西部地区24 h降水量普遍有50 mm以上的增幅,西部山区有150 mm以上增幅,西部山区主峰北侧有350 mm增幅。特别是强降水中心与西部主山峰紧密相连,地形的存在对台风"纳沙"在海南岛西部地区的降水量增幅明显。但受五指山脉地形的阻挡,处于台风环流中西北气流背风坡的海南岛东南部地区降水量有50~150 mm的减幅。从低层中小尺度流场和垂直速度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控制试验与零地形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别,五指山脉西部的地形可以增强低层扰动,有利于产生中尺度对流小涡,从而增加台风降水。王下乡的特殊地形对台风降水显著偏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琼州海峡大风数值模拟及地形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WRF3.1模式对2008年12月4日、12月21日、2009年3月13日的三次冷空气造成的琼州海峡大风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水平格距4 km的模拟地面风场与实况接近,中尺度模式在大风的起风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大小等方面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并能反映冷空气偏东路径与偏西路径过程中琼州海峡大风的...  相似文献   
115.
姜小云  吴俞 《气象科技》2015,43(4):612-616
针对目前短临预报业务及科研需求,开发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管理与个例整编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VC++60 编程语言和MS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技术对不同历史个例资料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对基数据文件采取压缩后直接入库的方式,实现了省、市、县级天气预报人员、气象服务人员、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基数据的实时高效查询和下载。系统提供了不同检索条件的查询与个例资料的实时查阅和实时、历史基数据和个例信息的下载功能。为各级天气预报人员更有效地开展短临预报业务提供了便捷,也为其他科研业务人员提供了详细和全面的观测数据支撑。投入业务运行一年来,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近10年海南岛后汛期特大暴雨环流配置及其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冯文  符式红  赵付竹 《气象》2015,41(2):143-152
通过对2000年10月11—14日、2008年10月12—14日和2010年10月1—8日3次持续性特大暴雨典型个例的对比分析,总结了近10年来后汛期特大暴雨的环流配置和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后汛期特大暴雨个例的天气系统配置都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在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位于南海北部上空,高层存在稳定的辐散区。在对流层中、低层,热带低值系统、中纬槽后冷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南海北部地区南北向和东北—西南向气压梯度加大,海南岛上空锋区结构建立,涡旋增强和维持,同时诱发偏东低空急流;南海北部存在强盛的偏东风低空急流是后汛期特大暴雨的天气学特征中最显著的强信号,其由热带低值系统东北侧的东南风,冷高压前缘的东北风和副热带高压南缘的偏东风汇合而成。最强降水发生前急流核的变化呈现出自东向西移动,高度逐日上升,风速脉动剧烈三个明显的特征。后汛期特大暴雨过程中大尺度环流相对气候同期平均态的异常特征也很显著:北半球亚洲区内热带辐合带(ITCZ)异常活跃,南海季风槽和印度季风槽南撤速度缓慢,比常年平均异常偏北偏强。南亚高压的位置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东偏南,东亚中纬槽,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也比常年明显偏强。异常偏强的天气系统配置为强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造成暴雨增幅的水汽主要来自大陆冷高压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  相似文献   
117.
两次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爱华  周泓  赵付竹  杨素雨  严直慧 《气象》2015,41(4):409-417
运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数据、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逐6 h),对比分析了1213号台风启德和130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影响云南的路径、环流场、云图、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特征。结果表明:“启德”影响云南期间青藏高压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热带气旋(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风到偏东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台风取偏西路径影响云南。而“飞燕”影响时青藏高压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呈块状,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热带低压取西北路径影响云南,从而使得“飞燕”影响时云南中部处于气旋性风场中,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两支气流汇集在此,在云南中部也产生了较强降水。两个TC影响云南时对流层中低层保持了较大的水汽输送。水汽主要来自于其本身、南海洋面和孟加拉湾。水汽辐合中心处于低压倒槽的槽前,随着系统自东向西影响云南的中部及以南地区。强降水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机制,释放了不稳定能量。因此,做好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态、位置的预报有利于把握登陆后热带低压的移动路径,从而准确预报降水强度和落区。  相似文献   
118.
总结了海南省气象局卫星遥感业务的发展历程,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等领域应用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未来将依照中国气象局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省级遥感综合应用体系,重点提高微波遥感在海洋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增强风暴潮、海洋水色等海洋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能力,为海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建设气象保障工作提供遥感支撑。  相似文献   
119.
正能见度激光雷达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所获得的能见度变化趋势一致,数据结果合理,可为琼州海峡大雾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助力2019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航运通畅。能见度激光雷达与卫星云图进行互补观测,可取得更好的监测大雾动态效果,为海上交通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