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粤东海区海雾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得出粤东海区出现海雾的气候特征;粤东海区的海雾主要出现在1-5月,其中4月为雾的旺季;务的生成主要在夜间,早晨出现最多,日出后开始消散;海雾生成时的水文气象条件,一般以东北-东南风向,风速3-6m/s,平均气温20℃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最易出雾,其次,结合统计资料和天气形势,总结出粤东海区雾生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2.
移动通信无线基站的防雷改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大捷 《广东气象》2002,(Z1):43-44
移动通信无线基站(以下简称基站)是移动电话(即射频)信号的发射转播及接收系统,由天线、同轴电缆馈线、通信设备和电源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nino3指数和DMI序列的分析,发现两种物理现象都有4 a左右的主要周期,而且印度洋偶极子事件还存在有2 a左右的振荡周期,而厄尔尼诺事件在2 a时间尺度上周期性不明显;对nino3指数和DMI进行年际时间尺度滤波,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两者的相关性比未滤波时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年际滤波之后的偶极子事件和ELNINO事件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ELNINO对于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影响要大于IOD对于太平洋ENSO事件,显示了两者物理现象的影响不对称。  相似文献   
44.
永暑礁站风的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永暑礁站最近10a资料,得出该站的风向是以北至东和南至西为主。西南季风期一般为6~9个月,东北季风期11月至次年4月,少数年份有提前或者推后一个月的现象;东北季风期的平均风速较大,西南季风期的风速很不稳定,风速不稳定指数最大月也是12级以上大风最多月。  相似文献   
45.
2008年的湛江土壤湿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湛江地面气象观测站2008年0~50 cm土壤湿度、降水及蒸发皿蒸发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土壤湿度的垂直分布形态为垂直均匀型;按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将其划分为春季相对稳定期、夏季增墒期和秋季迅速下降期3个时段。对0~10 cm、10~30 cm与30~50 cm土层土壤湿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湿度与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存在线性关系,除春季30~50 cm土壤湿度的预报值明显偏低外,其余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均较好。同一土壤类型、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不同的土壤层次,拟合的方程不同,反映出土壤湿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6.
统计分析:1949~2008年华南沿海特大风暴潮,结果表明:特大风暴潮都由来自西太平洋、经过台湾岛南面时距离台湾岛南端60 km以上、登陆华南沿海的台风引起;台风经过台湾岛南面直到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直都≥12级,10月15日以后登陆为11级;台风路径呈东南一西北向.华南北部沿海只是在大潮期才可出现特大风暴潮,中部...  相似文献   
47.
湛江新一代天气雷达天线一次传输干扰故障的排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邝家豪  胡东明 《广东气象》2011,33(1):2+67-F0002,F0003
分析湛江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一次长期故障的排查过程.通过分析各报警的通路,查找出故障存在的公共通路,确定"虚警"存在;采用配件替代法,逐步排查,确定故障位置,并试探性加电容滤波,最后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48.
49.
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SODA),分离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别得到SOTA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重点分析了第二模态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为偶极子分布,此分布型是ENSO循环冷暖位相在次表层的同时表现。第二模态以次表层范围较广的海温异常趋势一致分布为显著特征,该模态是ENSO循环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Ni?o-3.4指数具有较好的超前相关性,可作为ENSO事件的预测前兆信号,合成和个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次表层信号的预测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剖析时移效应对长期平均海面传递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时移效应的数学模型,接着基于中国海区验潮站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时移效应数值计算及长期平均海面传递试验验证。结论揭示了时移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的观测时段长度下对长期平均海面传递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