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作为中尺度过程与小尺度过程中的过渡,次中尺度过程[空间尺度为O(1~10)km,时间尺度为O(1)天]是海洋动力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海洋次中尺度过程具有明显的非地转特征,从而促进垂向热量和物质的输运,因此在海洋上层热量与物质垂直交换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黑潮作为全球最强的西边界流之一,是海洋能量的重要聚集区。针对黑潮流区大尺度环流和中尺度涡旋等动力过程的研究,受到海洋和气象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黑潮流区次中尺度过程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高分辨率ROMS数值模式(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针对黑潮流区(25.5°~29.4°N, 124.4°~131°E)次中尺度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诱导的热量输运特征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黑潮流区存在着十分活跃的次中尺度过程,尤其是在黑潮流区及岛屿周边等地形变化剧烈的海区。相对涡度和垂直流速的分布特征表明,次中尺度相对涡度和垂向流速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对称性,正相对涡度强于负相对涡度,向下垂向流速强于向上垂向流速,而这主要是由惯性不稳定所导致。通过计算次中尺度引起的热量输运,结果表明次中尺度的水平热量通量为东北方向,从较低纬度朝较高纬度输运,这意味着次中尺度可以促进不同纬度的热量交换;而垂向热量通量则表现出向上输运的特征,即由深层往表层输运,这意味着次中尺度过程可以导致热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再分配,从而使得海洋趋于再分层。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为提升旅客在广州旅游时的舒适体验,并为当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广州市5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计算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穿衣指数(ICL)和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数(CCI)。揭示广州气候舒适度区域性等级差异、多时间尺度变化和全年舒适期时段的特征。【结果】 从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穿衣指数(ICL)来看,广州市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的舒适感更高,极闷热持续时间更短,天气转凉的节奏更快;上述3个指数的四季均值年际变化表明广州市有偏热的趋势。综合气候舒适度评级指数分析表明,广州市的春、夏、秋3个季节的舒适度有转差趋势,冬季的舒适度有提升趋势;另外,广州市属于冬适型城市,冬季无寒冷,以舒适到较舒适为主,夏天闷热很不舒适,春秋为过渡季节较舒适。【结论】 广州气候舒适具体时段为10月上旬—5月上旬,舒适至较舒适日数年平均可达205.66 d,且广州市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气候舒适时段更长。  相似文献   
143.
东亚冬季风系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通过与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和东亚西风急流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东亚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关注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提取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南北移动、西北-东南传播型和东西移动模态,并研究这4种模态与冬季风的北部型、南部型模态关系。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与2种东亚冬季风型的关系都不显著。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较强且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1995年后南北涛动中心受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向东移动,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配置不利于中国东南部气压梯度的形成,导致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降低。另外,1975年后北大西洋涛动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激发正位势高度异常,扩大传播型模态影响范围,给中高纬地区带来东北风异常,有利于北部型冬季风的形成,此时传播型模态与北部型冬季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4.
对拱北口岸广场基础桩定位测量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基础桩定位的必要精度,提出了用拟稳平差进行控制网定位数据处理的方法,总结了提高定位可靠性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5.
TDS地震自理软件包是一套适用于单台三分向地震台站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该软件包采用简体中文Windows95/98NT工作平台,能够连续记录实时地动信号,检测、分析、处理和定位地震事件。该系统定位采用P波波列计算方位角,Pg/Pn/P,Sg/Sn/S/Lg1/Lg2计算震中距。介绍了该软件包的功能,技术途径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6.
利用20年(2001—2020年)多卫星联合反演的IMERG降水资料,分析华南地区强降雨区域气候差异,对比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前汛期、夏季风爆发时期和后汛期三个阶段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极端强降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多雨中心由不同时期的天气系统造成,前后汛期占全年雨量比值呈反相分布,两广沿岸暴雨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强降雨是华南地区多雨中心雨量的主要贡献。(2)广东近海强降雨有6月和8月双峰现象,海南强降雨单峰值在10月,两广其他区域的6月单峰态势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密不可分。偏强夏季风在夏季风爆发时期只对两广沿岸Ⅰ区(北部湾)、Ⅱ区(阳江附近)和Ⅲ区(珠江三角洲)强降雨起到增幅作用,而在后汛期有利于整个两广沿岸和海南强降雨增多。6月上旬广东沿岸Ⅲ区和Ⅳ区(汕尾及其以东)是西南夏季风导致暖区暴雨的高频时期和多发地带。(3)海南强降雨在华南地区属极端性最高,并以午后时段极端强降雨为主,广东次之,广西最低。极端强降雨日变化又以两广沿岸晨雨特点最为突出,尤其凌晨至上午(5—11时)为Ⅱ区和Ⅲ区高发时段;广东内陆仅在夏季风爆发时期存在傍晚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中国气象局(CMA)、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英国气象局(UKMO)五个模式集成的交互式全球大集合预报系统(THORPEXInteractiveGrandGlobalEnsemble,简称TIGGE)资料集的确定性预报、集合预报以及地面降水观测数据,采用多模式集成平均(EMN)、消除偏差集成平均(BREM)、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方法(R_SUP)对2018年华南汛期(4—9月)粤港澳大湾区的降水预报开展了评估检验。总体而言,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在大湾区前汛期降水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平均比后汛期高2mm;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的预报能力在前汛期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呈持续下降趋势,后汛期则表现为短期(24~72h)下降、中期(72~168h)持续平稳的变化特点。与预先的假设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前、后汛期的降水预报综合表现最好的均是数学原理相对简单的EMN,而BREM和R_SUP的空间平均评分指标则稍差,但其在降水落区预报中仍有较好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48.
肖凡  王恺其 《地学前缘》2021,28(3):190-207
斑岩矿床的成矿机制是一种典型的力-热-流多物理场耦合的岩浆-热液过程,因而从成矿动力学数值计算模拟的角度研究斑岩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对揭示斑岩岩浆-热液系统动力学演化机制及其成矿响应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兴铜矿(包括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作为目前中国华南已发现的最大斑岩型铜矿床,是研究(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建便成为必然的趋势,为解决原有坐标系存在的不足,如何选择城市坐标系便成了新的问题。在详细分析边长的高程归化以及边长的高斯投影改化的基础上,从变更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入手,提出了三种建立城市坐标系的技术方案,对测量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0.
近1000年来区域气候变化模式的研究,是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变率双重影响因素之下,正确预测和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石.众多的气候载体和代用指标,?揭示了热带海洋和季风变化等对中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但是关于热带区域的降雨特征与季风活动的关系仍然未有清晰的答案.本文选择西沙群岛东岛的牛塘湖泊,以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组分含量和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