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基于日志管理的珠海市气象网络数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志管理系统建立的气象网络数据系统,兼容原有气象网络形成了统一的系统接口,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解决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技术复用率低,系统日志分散、记录破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以该系统为平台,运用了开源软件系统等自由软件资源,开发多个管理模块,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的效率。系统应用规则引擎设计了日志管理模型,实现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经验的可视化、可积累和延续应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成业务产品种类多和使用方便简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2.
选取1980-2010年月平均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台风年鉴资料及珠海国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定义表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四个特征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发现珠海后汛期降水与副高脊线指数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3.
王化娟 《测绘通报》2022,(10):124-128
地理实体数据是实景三维结构化和语义化产品,是实景三维建设标准化产品数据。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部技术指导文件及各试点城市地理实体建设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基于珠海市试验片区实体建库实践经验,提出了面向城市级服务的地理实体分级分类方法,构建了面向应用服务的地理实体数据集。并以院落、建筑物、道路实体等为例,深入分析其数据组织结构,探索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精细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4.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作为全球大洋的极向热量输送带,对大西洋附近区域的天气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FIO-ESM v2.0(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0)分析了1850~2014年AM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造成该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850~2014年AMOC最大值出现在40°N、1 000 m深度附近,其时间序列总体呈现-0.079 1×106 m3/(s·a)的减弱趋势,该期间伴随着Labrador、Irminger海域冬季混合层深度的变浅。通过将模式计算的AMOC强度与RAPID (rapid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和OSNAP (overturning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program)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合模式间并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观测数据期间的AMOC变化规律。FIO-ESM v2.0模式模拟的AMOC具有55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Labrador、Irminger海域冬季混合层深度变化揭示的对流变化以及Labrador、GIN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变化造成的海水下沉对AMOC强度的周期性振荡贡献较明显,其周期性变化与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蒸发与降水的差值、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等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5.
红树林是一种高效率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准确估算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对研究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获取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遥感技术便捷高效、观测范围广,能够服务于大尺度的生态系统监测。文章使用基于GEDI星载激光雷达反演的森林冠层高度数据和基于异速生长原理构建的红树林“树高-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估算2019年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进而分析其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总量和均值分别约为1 974 827 t和73.0 t/hm2;红树林分布的各省份(地区)的地上生物量均值在53.3~92.1 t/hm2,其中海南省的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均值最高,达到92.1 t/hm2;中国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累积和分布受纬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后续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核算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参考,也将有助于中国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的制定,以及控制碳排政策的出台实施。  相似文献   
156.
朱平平  刘岳  成秋明 《矿床地质》2023,42(3):639-645
胶东和鲁西地体发育大量的中生代金矿床,其金元素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可能的来源方式为:交代岩石圈地幔、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中生代二长花岗岩。为了进一步厘定金的来源,文章从金的富集阶段模式和金矿床是金元素超常富集地质体的思想出发,运用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数据和空间分析的分形地质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胶东金矿床(N=823)具有一阶段的空间分形分布模式,其分形维数α=0.726,具有单一来源或单一成因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和克拉通破坏和西太平洋俯冲的地质背景,推断胶东金元素极有可能是单一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来源;而胶东地体西侧鲁西地体中发育的金矿床(N=139)则具有二阶段的空间分形分布模式,其分形维数分别为α1=1.630和α2=0.850,具有2种金元素来源或2种成因类型的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及韧性剪切带有关金矿床和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金矿床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后者的值与胶东地体的分形维数相近,结合前人研究,推测鲁西部分金矿床来源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贡献,另一部分则可能来自于花岗质岩浆。  相似文献   
157.
根据珠海气象观测站1962~2011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滑动t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近50年夏季雷暴特征.结果表明:珠海年平均夏季雷暴日31.4d,年际变化不大,总体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3d/年;近50年珠海地区的夏季雷暴日经历了增多-减少-增多的过程;经历了三次明显的突变,1964年珠海夏季雷暴由少转多,呈增多趋势,1974年出现了由多转少的转变,呈减少趋势,1987年又出现了由少转多的情况,呈增多趋势;珠海市未来几年的夏季雷暴日变化趋势将会与近50年的变化趋势一样,将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58.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包(Adapt)是一套通用的数字地震采集和处理系统,能够记录实时地动信号,地震事件发生时能报警,快速检测、识别和定位地震事件,自动产生地震月报等.Adapt采用简体中文Windows NT工作平台,系统最小可以接收4路地震数据,最大可以接收128路.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技术途径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9.
利用WRF模式对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强降水进行月尺度模拟,并基于WDM6微物理方案研究不同密度霰对强降水模拟及其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霰对降水强度模拟影响较大,LDG(小密度霰)试验海南东部和北部两个降水中心强度减小,HDG(大密度霰)试验东部降水中心强度减小,北部降水强度增大。(2)随着霰密度增大,强降水时期高层霰含量减少,0 ℃层以下霰含量增多。雨水主要来自霰和雪向雨水的转化,其中霰向雨水转化量最大,对降水贡献最大,并随着霰密度增大霰向雨水转化量增多。(3)随着霰密度增大,暴雨及以下降水范围减小、大暴雨及以上降水范围增大;单位格点降水率增大,大暴雨及以上降水贡献增大。随着降水强度增大,小密度霰收集雨水量增多,霰向雨水净转化量减少,对降水贡献减小;大密度霰融化量明显增多,霰收集雨水量增幅较小,霰向雨水净转化量增大,对降水贡献增大。   相似文献   
160.
土方计算是建设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但由于土方工程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土方量无法直接利用计算软件计算,必须根据土方工程的特点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过程,本文就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的土方特殊处理工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