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6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案例推理的东海区鲐鱼中心渔场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2005年的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和舟山四大渔业公司的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案例推理方法,设定了上级结果的相似距对下级检索的影响权重因子,进一步研究渔场渔情的分析预报.通过试验性预报实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预测精度达到75%,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渔场的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212.
船舶行业特殊的用工模式,使劳资纠纷日益突出.纠纷的多发性、群体性、解决难度大、非诉讼告状是当前船舶修造行业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外包队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外包队与劳动者工资价位约定不明确、外包队在支付工资时不合理扣除相关费用、用人单位招聘手续不规范、承包人因经营能力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工程亏损、承包人无力承担劳动者工资或者预领工程款后逃匿等是产生劳资纠纷的重要原因.建立纠纷的预防机制、调解机制、监管机制及畅通劳动者诉求机制等解决劳资纠纷多元机制,是避免和减少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舟山船舶修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3.
对浙江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新亮点.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危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目前浙江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面临的障碍,并对发展浙江海洋循环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14.
采用TRIZOLReagent提取厚壳贻贝血细胞总RNA,分离纯化mRNA,在此基础上以pCMV sport6质粒为载体通过Gateway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厚壳贻贝血细胞cDNA文库,以期获得厚壳贻贝血细胞的EST序列标签以及可能的免疫相关功能基因序列。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8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在线BLAST分析。结果表明,在28个随机克隆中,有4个克隆为rRNA基因,7个克隆为未知基因,推测是新基因,17个克隆为功能基因,包括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热休克蛋白,金属结合蛋白,肌动蛋白等。以上研究结果为筛选厚壳贻贝免疫相关的新基因,深入研究厚壳贻贝免疫相关因子的分子多样性及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5.
申望  叶茂  石戈  王日昕 《海洋与湖沼》2010,41(2):246-253
采用构建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的方法克隆了一个新型抗菌肽基因Pthyastatin,并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Pthyastatin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thyastatin前体由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成熟肽两部分组成,其中Pthyastatin成熟肽有两个结构域:N端的富含Pro/Arg结构域和C端的包含6个保守Cys残基与对虾抗菌肽penaeidins同源的结构域,表明Pthyastatin属于对虾抗菌肽penaeidins家族;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Pthyastatin在血细胞中高水平组成型表达;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诱导后Pthyastatin在血细胞中表达先下调、后上调,在诱导后24h表达量又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支持Pthyastatin在血细胞中高水平组成型表达的观点,但致病菌诱导后表达变化机制不明。  相似文献   
216.
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9月第十二次中韩黄海环境联合调查底栖生物的调查资料整理而成,并与2006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以多毛类居首,软体动物次之。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种类数基本上呈现沿岸高,黄海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调查海域东北部的B3站位是相对稳定的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高值区。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7个群落,以临近长江口的群落Ⅶ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靠近中国沿岸的群落的生物量组成与临近韩国的群落显著不同。中国与韩国的部分近岸海域均受到一定的人为扰动,但未发现有相互污染的情况。除群落Ⅳ和群落Ⅵ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外,其它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尚可,群落结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