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带来新的突破契机,为实时动态获取城市居民生活和行为特征信息,评估和预测城市规划编制成果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本文从大数据视角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出发,梳理了城市规划编制各阶段采用的大数据研究方法和技术,最后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大数据助推城市精准规划。  相似文献   
22.
利用ICOADS和LIS OTD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低能见度和海雾、低云和积雨云、大风和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国近海低能见度和海雾主要发生在5—7月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渤海海雾发生频率较低,且大多限于渤海海峡附近,仅在7月扩展至渤海湾内。东海温州以南和南海海雾发生频率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1—5月沿岸海区。低云主要发生在东海,低云频发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月低云频率最高,范围最广,分别向北和向南扩展至黄海北部和南海东北部。积雨云高频区主要位于西太平洋暖池所在区域,中国沿海积雨云出现频率较低。大风主要发生在东海和南海东北部,特别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大风频发时段为10月至次年3月。雷暴主要发生在沿岸海区,包括渤海西北部沿岸、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沿岸以及南海北部沿岸。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结合有关规范,对在黄土地区应用深层搅拌桩的经验和体会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4.
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太古界—古元古界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后所发育的最早期的沉积盖层,主要形成于区域拉张的裂陷构造背景下,在盆地内部发育多个东北向延伸的次级裂陷槽,并伴随有同构造期的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长城系主要发育海相陆源碎屑建造,而在充填深海、半深海—海湾沉积的裂陷槽区,可能发育有效的海相烃源层;长城系沉积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处于长达9~10亿年的抬升剥蚀环境,利于在其顶部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对长城系埋藏史分析表明其具有跨越大构造期而晚期成藏的热演化史,并未发生区域变质而遭破坏,在盆地本部地区具有有利的成藏构造保存条件;深层长城系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值得期待的潜在层系,而勘探的关键是针对盆地本部的次级裂陷槽部署探井以确证长城系烃源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稳定的层结和地面适宜的风向风速是咸阳机场产生烟的必要条件,而清河发电厂是影响机场低能见度的主要烟源,它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26.
对咸阳机场的两次能见度突然转差的天气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该类形势下大雾的成因及周边地理环境对成雾的影响,并对此类天气的预报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复杂。在研究盆地周边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富集规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将周边岩溶区划分为9个岩溶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25个岩溶水子系统。白垩系自流盆地初步揭示了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受岩相古地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控制,水质差异较大。总结了东部黄土覆盖区的地下水类型及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8.
随机地震下阻尼器的优化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原理,利用随机振动理论中的李雅普诺夫方程求解粘弹性阻尼结构反应的方差矩阵,再以层间位移的方差矩阵为控制函数进行阻尼器的优化设置,并给出发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9.
FY-3C微波温度计资料的台风“威马逊”垂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  任义方  李勋  何小东 《遥感学报》2016,20(6):1328-1334
风云三号C星(FY-3C)携带的微波温度计(MWTS)辐射资料能够穿透非降水云,因此非常适合热带气旋的监测和结构研究。本文使用MWTS观测资料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反演晴空和有云两种不同大气状况下的垂直温度廓线。晴空条件下,使用MWTS通道3—10的观测亮温进行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而有云情况下,仅使用通道5—10,并且两种状况下的逐步线性回归反演都通过1%的信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晴空状况下,大气各层温度反演的均方根误差都在1.4 K以下,足够精确到可以用于热带气旋上层暖心结构的反演。通过对台风"威马逊"周围温度廓线的反演研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200 hPa高度层上台风的暖心结构和沿着台风中心的温度梯度热结构,明显优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得到的台风暖心结构。在大气温度廓线反演基础上,先由采用静力平衡计算各层大气台风"威马逊"周围的位势高度场,再由梯度风平衡计算台风周围的水平切向风,结果显示最大风速半径约80km,最大风速达51m/s,且由低层向高层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30.
利用西安咸阳机场1997—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本场近16a雷暴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咸阳机场夏季雷暴最为频繁,高峰期在7—8月,而且持续时间也较长;雷暴发生时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晚上多于白天,前夜多于后夜;西方、北方、西北方向是机场产生雷暴最多的区域,其余方位的雷暴概率较小。雷暴过境时气温普遍下降,平均气温下降2.1℃,1h气压平均上升约1hPa,风速骤增,小时平均风速的平均值为5.1m/s,日降水量平均为8.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