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质学   31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积温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套地区东部宁夏22个气象台站4~10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域≥10℃积温的时空演变及初日、终日的变化特征,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揭示了河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10℃积温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演变成因。结果表明: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初终日间隔明显延长;≥10℃积温在1997年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在周期上存在3a和9a左右的长周期,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前后大气环流在199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长周期调整。1997年前,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巴尔喀什湖附近易形成低槽,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套地区东部,造成气温偏低,≥10℃的积温偏小;1997年后,500hPa环流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减弱,纬向环流增强,不利于槽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地南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下游大范围区域内的气温升高,≥10℃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62.
近44 a宁夏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1961—2004年宁夏2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44 a来不同时间尺度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发生严重干燥事件的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冬季出现频次远高于其他季节,跨季节出现最多的是秋冬两季和秋冬春三季;在川区春小麦和山区冬小麦生长的农事关键期,严重干燥事件频发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夏季偶发的严重干燥事件会导致严重的旱灾发生;小波分析表明,严重干燥事件存在8 a左右的振荡周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严重干燥事件的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n≥90 d的严重干燥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进入增多阶段,目前正处于高发时段,进一步印证了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发的事实。  相似文献   
63.
西北干旱区一次阵风锋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实况资料,结合本地化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MM5模式产品,对2004年6月7日银川地区一次区域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突发短时大风天气由雷暴强烈下沉气流形成阵风锋引发。阵风锋导致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阵风锋在对流云团减弱后仍向前推进,并继续维持30 min左右。阵风锋的长度超过40 km,宽3 km,主体顶高达1 500 m。当时空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500 hPa冷空气因重力原因下泻,并与对流垂直环流的下沉气流相结合,是导致强烈下沉气流的根本原因。阵风锋东移过程中,冷气流受下垫面加热作用增暖变性,受地表磨擦而丧失动量;到达贺兰山麓后,环境大气温度随地形升高而下降,阵风锋前后的气温达到平衡而消失。宁夏本地化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此次阵风锋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4.
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宁夏196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地表湿润指数,以此为基础对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大致经历了冷湿期、冷干期、暖干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年极端干旱频率有增加的趋势,极端湿年高频区逐渐缩小; 80年代以来,宁夏极端干旱年事件高频区明显扩大;不同气候型态下,极端干湿事件频率具有明显差异,冷干期极端干旱事件最多,极端湿润事件最少,冷湿期极端干旱频率最小,极端湿润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65.
针对大气环流形势,从天气系统的定义出发,面向气象业务MICAPS格点文件数据格式,在矢量旋转追踪法等值线分析的基础上,有序提取等值线的控制点。经过滤波、查找各等值线特性点、剔除异常点等处理,获取沙尘暴高空影响天气系统的基本节点。利用多种特征参量设计了方便可行的算法,完成了槽脊系统的数据构建、分析并确定其地理位置。通过对数据场数值结构分析,建立了确定闭合天气系统位置及其高、低性质的算法。使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沙尘暴高空基本影响天气系统类别自动分析软件,为实现概念模型自动预报系统、提高沙尘暴业务预报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使用1981年到2003年月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计算了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历史演变,发现其值在增大,尤其是从1996到2003年,青海湖地区的植被覆盖度都为正距平,NDVI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0-3。四季的植被覆盖度均为增加趋势,夏季增加最多。月平均温度与月植被覆盖度、春夏季降水与夏秋季植被覆盖度显著正相关。因此,热量条件和春夏季降水是影响青海湖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7.
根据气候要素影响因素 ,采用小网格点 (格距 1 1× 1 1km)对主要农业气象要素进行展开。给出了宁夏各网格点上的农业气候资料基本状况。从模拟结果看 ,除日照时数在冬季效果相对较差外 ,其它模拟结果均比较理想。气温的日最大误差为 0 9℃ ,降水量绝对误差只有7 6mm ,日照时数旬最大误差为 3 9h。  相似文献   
68.
宁夏特强沙尘暴气候背景及其成灾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0,他引:14  
沙尘暴是宁夏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强及特强沙尘暴给当地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导致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快了荒漠化进程。文章从沙尘暴发生的机理和形成机制出发,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及沙尘暴灾情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形成宁夏沙尘暴天气运动、成灾规律的概念模型,并对宁夏沙尘暴灾害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69.
贺兰山地区云凝结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樊曙先  安夏兰 《中国沙漠》2000,20(3):338-340
利用热扩散型云凝结核计数器在贺兰山地区进行地面和空中云凝结核(CCN)观测。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夏季地面平均CCN浓度为610 cm-3,最大浓度达104 cm-3。沙尘天气现象没有明显地增加CCN浓度。层状云中CCN浓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0.
贺兰山东麓极端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年宁夏逐时自动气象站降水、银川CD雷达、FY-2、探空和ECMWF再分析0.125°x 0.125°等高分辨率多源气象资料,在中尺度系统分型基础上,对比分析贺兰山东麓6次极端暴雨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低空偏(东)南急流夜间增强并配合贺兰山地形,在东坡山前触发或增强了暴雨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地形处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