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SVD方法在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由预报场与因子场的奇异值分解(SVD),可找到影响预报场的主要物理因子,能提取两个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可实现由因子场对预报场的客观预报,以华中汛期降水场为左场,4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组成右场,进行SVD分析和预报试验,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2.
邓雯  田万顺  孙景兰  布亚林 《气象》2004,30(5):12-15
20 0 0年 7月 5~ 6日凌晨 ,豫北和郑州、许昌两地区普降暴雨 ,其中一些站达到特大暴雨 ,利用LASGREM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 ,探讨地形、湿度场、风场对这次降水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 :850hPa上的湿度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产生影响最大 ;太行山脉对雨带的走向及雨强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 ,风场对雨带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年至2003年7月份的226个山洪(泥石流)灾害个例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发现:(1)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3~10月均有发生,6~8月最为集中.占总数84%;空间分布广而不均,鄂东南、鄂西南最多,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较一致。(2)68%的灾害发生在系统性降雨或集中降雨天气形势下,把握好系统性降雨和集中降雨的预测是有效预测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关键。(3)82.3%的灾害与当日暴雨以上强降雨密切相关。最后用点聚图方法确定了各区致灾的临界雨量,建立了灾害气象预报指标.该指标已投入试用。  相似文献   
84.
MODIS和AVHRR植被指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次的MODIS和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从直方图和特征空间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5.
改进的AREMS对2003年汛期降水预报及对比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包含三维变分同化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AREMS和AREM2.1对2003年主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两个时次(08时和20时)的实时平行预报试验。对24h累积降水量预报进行了分区检验,结果表明:(1)AREMS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TS评分最高。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地区空报率大于漏报率,东北和西南地区东部则相反。(2)模式条件的改变(模式层顶、侧边界条件及初值分析)对不同区域24h降水预报的影响程度不同:6-8月平均而言,影响最显著的是东北、华北地区,然后依次为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影响最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3)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TS评分影响不同:6-8月平均而言,AREMS对东北地区降水预报效果改进最显著,特别是12-36h时效的降水预报;对华北地区的改进也非常明显;对华南地区降水预报水平整体下降;对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东部改进不明显。(4)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空报率和漏报率影响不同:华北漏报率明显减小,但空报率有所增加;东北绝大多数的空报率与漏报率都较AREM2.1有所减小;西南东部地区,08时漏报率略有所减小,空报率增大,20时反之。(5)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TS评分差值在6、7、8各月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6.
基于MODIS卫星数据的平流雾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MODIS卫星数据.对雾与目标物(水、云、雪、地物)分别进行采样.得到光谱曲线并进行光谱分析,提出了有利于白天和夜问平流雾检测的波段.利用该波段选择结果.采用阈值法对平流雾进行检测并得到地面数据验证。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雾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环境技术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武汉CINRAD/SA雷达系统建设中确定雷达塔高与频点的技术分析过程,明确提出了雷达站四周的净空保护要求;重点计算和分析了CINRAD/SA雷达在3种实际运行模式(vCPll、VCP21、VCP31)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并按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要求,估算了武汉CINRAD/SA雷达电磁辐射的最小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88.
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纬向平均的局地经向环流模式,对1984年南海地区4月28日~5月31日每日两个时次的局地平均经向环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反映出1984年南海夏季风形势的建立是一个经历反复的过程。此外,用诊断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动力和热力强迫因子对季风经向环流的贡献,发现驱动1984年南海夏季风经向环流的首要因子是潜热加热项,主要由北部凝结加热,南部蒸发冷却的经向不均匀加热场分布使得潜热加热对环流的作用为正。温度垂直对流输送项的作用次之,该项的分布在南海北部的值为正、南部值近似为零,这种分布形势也使该因子能单独引起一个正季风环流。第三大因子是纬向温度平流输送项,在南海地区北部有暖平流,南部冷平流的温度平流分布形势对季风环流也起正的作用。而对季风中断期的因子分析表明:潜热加热及纬向温度平流的作用与正季风环流建立期完全相反,温度垂直对流的正作用也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89.
台风降水云区中单站强降水诊断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实际工作表明,在台风降水云区中,有的站点有大暴雨、有的站点无大暴雨发生。这给单站预报带来较大难度。为了提高降水云区中单站大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采用多种物理量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登陆台风“云娜”在西进途中多站点进行水汽来源、不稳定层结的维持以及次生中尺度辐合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单站大暴雨发生、发展机制和不发生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单站有大暴雨发生的主要成因是有次级环流出现,如:站点上空∑θse(5 7 8)≥230℃。站点200 hPa为明显的负温度平流,850 hPa为明显的正温度平流。站点高低层均为正涡度中心,且低层的正值大于高层的正值。高低层散度都为负值中心;或高层为正值中心、低层为负值中心。站点垂直运动中心速度值要达-140×10-3hPa/s以下。站点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充足水汽的供给和辐合。台风中心西北部水汽通量大值区靠近台风中心西部干舌梯度最大处以及风向和风速辐合最大处。在台风降水云区中,当站点满足上述各要素时大暴雨易发生。  相似文献   
90.
应用FY-1D气象卫星监测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益同  张家国  刘可群  黄靖 《气象》2007,33(10):68-72
简要介绍了FY-1D气象卫星的特点。利用典型的FY-1D资料,通过直方图分析法,探讨了雾在FY-1D不同通道的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和红外通道4是FY-1D卫星监测雾的代表通道。通道1图像上,雾的反照率在20%~48%之间,且纹理均匀,顶部光滑,边缘清晰,而通道4图像上,雾的亮温在272~289K之间,与地表温差不超过6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