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利用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微脉冲激光雷达2008年春季的有效观测数据,对微脉冲激光雷达在半干旱区应用时不同反演方法的差别、参数的选取以及反演结果的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Klett法和Fernald法均能反映出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且结果较为一致。在晴朗无云及沙尘天气时,两种方法对于低层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反演结果基本相同,在接近实际探测高度时结果差异较大。有云天气下,Fernald法对于低层气溶胶的消光系数的反演结果同Klett法相比较小,在接近实际探测高度时差异较大。实际应用中,在半干旱地区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气溶胶消光系数进行反演时,对于高层气溶胶的信息获取,采用Klett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2.
根据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计算方法,基于2011—2020年祁连山区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资料,筛选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下降到零级火险解除的典型过程,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对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各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四级及以上的主要时段集中在4—6月、9—11月,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2011—2020年在祁连山西、中和东段区域共实施471次人工增雨作业,223%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没有降低,461%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有下降但没有降到零级,316%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降到零级,共149次,其中有671%为三级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显著降低,以祁连山东段林区森林火险等级的降低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3.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康凤琴  银燕  张逸轩 《气象》2009,35(6):36-45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千旱半干旱地区是对流层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当地乃至全球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干燥程度的大气背景环境下,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对混合云形成和发展的可能影响,并采用析因试验讨论了主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的增加导致降水减少、延长了云在空中存在的时间,改变了云的空间结构和微观结构.析因分析表明干旱半干旱气候背景条件下,混合云的累计降水量对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大气环境湿度的敏感性;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增加导致云累计降水量的减少;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和大气环境湿度对云的累计降水量的影响是复杂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降水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24.
永登县冰雹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永登县1957~2001年冰雹资料和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永登雹期较长。每年4~10月都有可能出现降雹,年均雹日3.87d;降雹的年际变化不均匀,1985年冰雹发生频率最高以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月、旬际变化存在较明显的两峰现象,主峰在6月上旬,次峰在8月下旬。  相似文献   
25.
甘肃短时强降水天气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2005-2013年81个气象站逐时降水量、2012-2013年全省区域站雨量及部分探空资料,分析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地域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全省均有出现,但主要出现在河东地区,以庆阳北部和陇南居多。(2)合成T-Log P图上各站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平凉(20∶00)、武都(08∶00、20∶00)温湿曲线呈明显"漏斗"状。(3)短时强降水出现时,K指数、SI指数、CAPE、CIN、各特殊层的高度、静力稳定度及各层的温度露点差在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上述结果为短时强降水的短时或短期潜势预报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统计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6h内地闪闪区分布特征与200hPa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等环境风场以及K指数、条件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地闪闪区与通气管指数分布的5种主要类别以及与高低空辐合辐散、稳定度指数分布的结构模型;指出了目前研究地闪频次与气象参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地闪频数与K指数的相关关系证实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建议在分析地闪频次和气象参数的关系时考虑选取有益的统计地闪次数的时间或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27.
祁连山近45a5~9月日降水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祁连山地区17个测站1960~2004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逐年5~9月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及对应的降水量,进而得到各站小雨和中雨以上日降水雨强,用区域平均值来代表祁连山地区整体的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数和雨强,用线性趋势系数及5阶主值函数分析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和雨强的变化趋势。用墨西哥帽状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其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5~9月降水量与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的气候平均分布具有地理分布上的相似性,无论年降水量还是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同纬度地区西侧明显多于东侧,祁连山东段多于西段,等值线呈西北—东南走向。近45a,祁连山地区小雨日数呈下降趋势,中雨以上降水日数则呈上升趋势,而小雨雨强与中雨以上降水的雨强均呈增强态势,不同量级降水日数与雨强的共同作用使得5~9月降水量与总雨日数呈相反变化趋势,即5~9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而总雨日数呈微弱下降趋势。小波分析发现,祁连山地区小雨日数有5a左右的变化周期,而中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周期变化较小雨日数周期变化明显复杂。  相似文献   
28.
雷暴天气过程中地闪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尝试将地闪的具体位置与一些气象参数的分布结合起来,分析了地闪位置与200 hPa高空急流、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和总温度、通气管指数、K指数、风暴相对螺旋度分布的关系.发现除风暴相对螺旋度外,其它参数与地闪分布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了一次雷暴个例,讨论了系统发展不同时期,地闪与各参数的分布特点.发现地闪集中区域向东南方向的迁移与一些参数大值中心的东南进或东移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些结论对地闪闪区的预报和监测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2001年12月13—14日,一个强劲的气旋风暴影响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产生了强地形降水。这个风暴是“改进微物理参数的观测验证试验(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IMPROVE)”第二阶段外场研究的气旋风暴之一。在风暴移过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区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实测和遥感探测数据,形成了由气象状态参数(温、压、湿、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速度)、极化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和云微物理参数(云液态水、粒子浓度、粒子谱及图像)组成的完整数据库。12月13—14日的过程具有对流层底层前倾锋演变的特点,锋面向前上方伸展到了强烈发展的高空冷锋雨带中,云发展到了8~9km的高度。与以前华盛顿喀斯喀特山区分析的风暴重要差别是,这个风暴在俄勒冈州喀斯喀特山上空的锋前低层气流是与弱东风气流相反的强西风爬山气流。结果当高空冷锋雨带过境时,在高空产生了大量冰晶的同时在低层地形抬升地区又产生了丰富的液态水。机载实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以及雪晶观测证实,同时存在高冰晶浓度和高空相对大的云水含量,地面冰晶凇附也严重。分析表明,锋面和地形的相互促进作用使降水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30.
对祁连山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类型:西南气流移动型、西南气流阻塞型、西北气流冷平流型、河套冷涡型和平直西风气流型,分类选取典型个例,对各类型产生降水的环流特征、副热带西风急流、垂直速度、水汽输送和水汽汇、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和稳定度等进行诊断分析,并对照云图分析了地形云和对流云团产生的条件,降水强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