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53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把海洋管理看作是一个综合系统,认为要综合推进海洋相关政策,并积极寻求推进方案.根据这样的趋势为实现海洋的综合管理,特别要寻求海洋政策机构一元化道路.韩国海洋水产部成立前在韩国实行的是比较分散的管理模式,这样根据业务种类分级管理的体制由于管理权限模糊以及管理职责重复导致海洋管理效率比较低.1996年韩国成立海洋水产部成为世界上唯一实行海洋管理综合体制的国家,其推行的综合海洋管理体制成为许多国家的样板.中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与韩国海洋水产部成立前的管理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韩国海洋管理体制的考察和对中韩两国海洋管理体制的分析,提出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42.
本文利用WOA01(The World Ocean Atlas 2001)提供的多年平均1/4°x1/4°全球温、盐数据,根据地转方程,计算了20°S~70°N,100°~180°E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基态动力高度;利用AVIOSO(CNES)提供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数据,计算并分析了ENSO现象较为明显的1997年西北太平洋动力高度及地转流的分布与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43.
试论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开发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应用.阐述了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对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论文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44.
海洋管理中的“政策失灵”及其防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政策是海洋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准则,海洋政策在建构和执行过程中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海洋管理的整个过程.本文基于对海洋政策的结构及意义分析,揭示了海洋管理中"政策失灵"现象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据此提出海洋管理中"政策失灵"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845.
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的性质与分布特征,既是扬子块体岩相古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部分。为探究建立一套可靠的海相地层岩石物性相关模型,笔者收集整理了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系统测井和岩芯物性测试结果,采用对比归纳和综合校正的方法对海相沉积层的岩石物性、层位标定以及油气储集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相地层存在8个区域地震反射波组和6个电性层;T10 反射界面对应的是二叠系栖霞组的底界;下志留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局部砂岩层段发育有低渗能力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846.
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了中国渤、黄海风暴潮数值模型,选取1979—2020年影响该海域的93场风暴过程(包括台风、寒潮和温带气旋),模拟了所产生的风暴增水和风暴潮总水位。采用泊松—皮尔逊复合极值分布理论,推算了渤、黄海对应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水位;通过数值试验,对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对极值水位的贡献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以及黄海的江华湾、西朝鲜湾风暴增水最大,其中江华湾北侧和渤海湾西南侧的百年一遇风暴增水可达4 m;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在潮差较大、水深较浅的河口、湾顶区域更为显著,与耦合模型结果相比,非线性作用使极值水位值偏小,天文潮、风暴潮增水的线性叠加可显著高估极值水位,高估的幅值可达0.5~0.8 m。考虑重现期极值水位是海岸灾害防护工程的关键设计参数之一,对海岸构筑物的安全和建造成本影响极大,应重视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重现期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0.05°×0.05°)、FY-2G云顶亮温(0.1°×0.1°)、NCEP/NCAR FNL(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2019年8月11日发生的山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受台风倒槽的影响,台风倒槽在山东中部暴雨区长时间稳定维持,台风东侧的低空东南急流把东海北部的水汽和能量向暴雨区输送,配合200 hPa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在暴雨区上空辐合抬升,造成具有中尺度特征的暴雨。2)强降水区存在的正涡度区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和次级环流耦合发展,为此次台风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而且动力条件的演变在此次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作用比热力条件更重要。3)850 hPa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以及相匹配的在垂直方向的强上升运动区,对强降水落区和雨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8.
2018年盛夏辽宁的阶段性高温与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极端偏北有关,利用1981—201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主要以候的时间尺度,从大气环流异常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解释了2018年盛夏副高极端偏北的原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副高位置偏北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来自欧洲上空的高压脊发展并东移,与副高断裂开的一支结合,使得副高北移;二是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导致向北的越赤道气流加强,从而造成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北移,进一步引起副高北移;三是由于青藏高原东部感热增强,其上升气流经由一候到两候的时间在辽宁和渤海地区下沉。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造成了副高位置的极端偏北。  相似文献   
849.
本研究于2020年夏、秋两季,在黄海的三个站位开展了船基受控培养实验,研究了灰霾颗粒添加和光照变化(相较于海面约40%、68%和82%的光衰减)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群落演替及碳生物量和叶绿素a(Chl 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均表现出对总Chl a相当甚至主导的贡献能力,且所有培养站位初始海水中微微型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均为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和聚球藻。在黄海中部和北部的贫营养海域,灰霾颗粒添加提供的氮能够促进微微型浮游植物的Chl a(Chl apico)浓度、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和聚球藻细胞丰度的增加,但光照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微微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Cpico)和Chl apico比值(Cpico/Chl apico)随着灰霾颗粒的添加和光照强度的衰减呈降低趋势,这与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合成水平密切相关。在近岸富营养海域,培养实验期间海面的光照强度较低,且由于海域水体浑浊,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和Cpico/Chl a...  相似文献   
850.
本文以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 ,球等鞭金藻 870 1 (Isochrysis galbana870 1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指数法 ,比较了 3种多环芳烃 ,蒽 (anthracene) ,并 [a]芘 (benzo[a] pyrene)及 1 ,2 -苯并蒽 (1 ,2 - benzonthracene)单剂和混剂对青岛大扁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对青岛大扁藻 ,胁迫 72 h,蒽与苯并 [a]芘的联合及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蒽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及蒽 ,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拮抗作用。对球等鞭金藻 870 1胁迫 72 h,苯并 [a]芘与 1 ,2 -苯并蒽的联合为协同作用 ,其它联合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