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55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2012年庆阳市一次短时大暴雨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庆阳市2012年7月21日区域性大暴雨创造了环县1957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导致了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等探测资料以及历史相似个例,对2012年7月21日庆阳市出现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伴随地面冷锋东移,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阻挡移动缓慢,副高、大陆高压不断加强,造成贝加尔湖冷空气在两高之间大量堆积,为这场大暴雨发生奠定了基础;(2)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登陆前,台风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强气压梯度导致通向庆阳市的南风低空急流建立并加强,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3)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辐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从而形成局地强对流和暴雨;(4)导致庆阳区域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起源于河套地区低层涡旋的发展,在中尺度涡旋向东北和向东扩展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整个系统低层具有明显的气旋性切变和气旋性涡度,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整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东移和发展壮大,最终导致庆阳市区域性大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基于GIS技术的武威市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71~2012年武威市各乡镇山洪灾害调查记录,以及武威市内78个区域气象站和4个自动气象站2008~2012年5-9月降水资料,通过对山洪灾害形成的动力条件、孕灾环境、降水背景的分析,确定临界雨量、地形因子、河网密度、汛期雨量、汛期降水日数、汛期中雨日数、汛期大雨日数为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武威市山洪灾害区模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插值、栅格图层计算等操作,将武威市分为山洪灾害高发区、易发区、一般区和低发区4类,初步探索了武威市山洪灾害分布区划。分析表明,武威市山洪灾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天祝县呈高发区,易发区主要在南部古浪县,中部平原凉州区为一般区,北部荒漠带民勤极少能形成山洪灾害,为低发区。  相似文献   
993.
我国西南干旱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晗  李耀辉 《干旱气象》2013,(1):182-19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重大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有增加趋势。我国历来是受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干旱强度和受旱区域不断增加,而且开始由干旱半干旱区向湿润区发展。雨水充沛、气候湿润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生持续数年的严重干旱事件,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也对西南干旱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通过分析西南地区降水和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西南干旱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寻找造成西南干旱的发生规律、特征和形成机理;还有学者运用干旱指数、卫星遥感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干旱的监测技术。本文研阅了近10 a来大量相关文献,对西南干旱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力图为西南乃至其它区域干旱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干旱防灾减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61~2010年全国台站观测资料中逐日平均降水资料,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南亚高压东脊点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区域降水的影响。分析得到:对于1961~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东西脊点之间的经距,在31候、36~37候以及45~46候,体现出明显异常特征。特别是涝年和旱年对比中,在这3个时段上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发现,31候时南亚高压东脊点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之间经距,与前一年的差距越大,我国西南地区该年夏季降水偏多,特别是中部与东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Zhang  Qiang  Han  Lanying  Zeng  Jian  Wang  Xing  Lin  Jingjing 《Climate Dynamics》2020,55(9-10):2313-2325

Southern China is a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 but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increasingly serious droughts caused by global warming. As a result, crop losses have become seriou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se losses, we obtained data to support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ow agricultural drought has caused crop losses from 1961 to 2011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e climatic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losses. We foun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loss of crops due to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crop loss in the southwest and smaller increases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Moreover, because each crop growth stage is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climatic factors and because the values of these factors show an uneven seasonal distribution, the losses were greatest when changes in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ccurred during key crop developmental periods. The fitt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 loss and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was often strongest based on data from key developmental periods rather than based on data for the whole year. In addition, we found improved prediction of losse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developed a model for assessing crop losses. Our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losses caused by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996.
GPS RTK(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是一项以载波相位观测为基础的GPS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在山区作业环境下,对于单基站RTK,容易造成仪器初始化时间较长,有时出现失锁的现象。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整个GPS系统的局限性和RTK传输数据链本身可靠性。本文以南方测绘S82型RTK仪器应用为例,在甘肃省南部山区村庄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对单基站RTK测量可靠性的检验和成果实测精度的评价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7.
以洪水坝河流域为例,利用1956年的地形图和2003年的ASTER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两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洪水坝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14.04%,长度退缩了17.28%,储量减少了2.26%。研究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洪水坝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在和祁连山地区、西藏以及天山地区的冰川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区冰川消融的速率介于三地之间,初步推测是由研究区所在区域的气候和自身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西部困难地区测绘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某困难地区地形复杂、移动通信困难,为使该风电场控制网与地标点的布设顺利,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野外作业过程中作业组与组之间通信,确保了各组作业过程中的互相沟通协作,并结合卫星影像,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设计工具设计实现了基于北斗接收机的导航软件,为作业组顺利到达预设点位提供准确快捷自主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线性倾向率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克里金(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石羊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3个气候要素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温最小增速为0.25 ℃/10 a,高于中国及全球平均增速,且石羊河流域东部地区增温速度大于流域西部;20世纪60年代石羊河流域气温为降低趋势,其他年代流域大部地区均为增温趋势,且这种增温趋势是突变的。石羊河流域各年代及50 a平均降水量流域西部地区均比东部地区增加明显,近50 a石羊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多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年际振荡造成的。近50 a石羊河流域大部地区的蒸发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除民勤外,流域各地区蒸发量的减少或增加均存在突变。石羊河流域气温持续升高和蒸发量增加及二者的协同关系可能导致区域干旱的加剧。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3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低涡东移南下天气过程及冷暖空气共同作用影响下,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时性和高雨强等特点。利用常规天气资料、fnl再分析6 h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东移南下的蒙古低涡及北京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的外蒙古境内的阻塞高压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北京地区处于低槽前部的不稳定区。由垂直速度场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处于垂直速度大值中心,同时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状况,表明暴雨发生时北京地区大气层结是极不稳定的,地面低压辐合带配合高空东移的横槽造成高低空辐散带叠加,产生了极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近地面东南风将渤海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地区,借助强的上升运动,在高空呈现很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