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0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测绘学   1213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979篇
地质学   1656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1249篇
自然地理   51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在分布式水文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2.
面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个基于GIS/RS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元水文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两大部分。单元水文模型涉及到冠层截留、融雪、蒸散发、坡面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地下水出流等水文物理过程。产流计算考虑到地形坡度的影响采用基于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汇流演算基于河网结构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方法。模型的大部分参数与输入信息可以利用GIS和RS技术获取,能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变,做出快速的模拟与响应。  相似文献   
133.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2004,15(5):608-614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环变动的规律并预测其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后者则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以维持流域天然水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34.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5.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of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 velocities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up to 70 MPa were carried out on cylindrical specimens cored across and along the foliation planes. Our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foli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induces a clear velocity anisotropy between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faster along the foliation plane and slower across the plane in most rock types. All velocity components monotonically increase with the confining pressure, probably due to the closure of microcracks distributed in rock specimens. We determined the complete set of dynamic moduli of foliated metamorphic rocks with two assumptions; transverse isotropy due to the foliation and ellipsoidal seismic energy propagation from a point source. The calculated elastic moduli referring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c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design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planar textured rock mass.  相似文献   
136.
The Indo–Asian continental collision is known to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crustal deformation in south-central Asia, but its effects on the sublithospheric mantle remain uncertain. Studies of seismic anisotropy and volcanism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collision may have driven significant lateral mantle flow under the Asian continent, similar to the observed lateral extrusion of Asian crustal blocks. Here we present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P-wave travel time seismic tomography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tomography shows continuous low-velocity asthenospheric mantle structures extending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o eastern China,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of a collision-driven lateral mantle extru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at the presence of a low-viscosity asthenosphere, continued mass injection under the Indo–Asian collision zone over the past 50 My could have driven significant lateral extrusion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leading to diffuse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rifting, and widespread Cenozoic volcanism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37.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进行了连续 2年的野外定位试验 ,获得羊草草原原状群落与土壤N2 O年排放通量分别在 3 91~ 4 71μgm- 2h- 1以及 5 5 0~ 10 0 3μgm- 2 h- 1范围内变动 ,证明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 O的源 ;系统分析了羊草草原N2 O通量的季节变化、源汇特征以及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草地N2 O通量的影响等 ,建立了N2 O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两年连续完整的观测数据对羊草草原N2 O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全极化SAR数据在地表覆盖/利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R-C/X-SAR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第一个多波段(L、C、X)全极化(HH、VV、VH和HV)成像雷达系统,该系统具有极化测量和干涉测量功能。全极化雷达测量每一个像元的全散射矩阵,所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这些极化合成图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导致了图像信息提取精度的降低。本文基于新疆和田地区的SIR-CL波段全极化雷达数据,利用全散射矩阵的特点合成了HH-VV极化相关图像、极化度图像、目标增强图像和相位差图像。这些图像相关性小,地表覆盖信息丰富,提高了全极化SAR数据在实验区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