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0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21.
利用1980~2017年厦门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并初步讨论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发生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厦门岛的减少趋势要比内陆更为显著。2)小时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在较小尺度空间内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强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内陆地区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高于厦门岛,但强度的平均值一致。3)造成极端降水事件的天气系统有4类,分别是热带气旋型、冷式切变型、西南风气流型和低槽冷锋型。随着城市抗灾能力的提升,对极端降水预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小时值的结论可以为未来厦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报提供参考基础,进而提升预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22.
叶片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全球变化对植被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多采用土壤含水量表示,而非直接起作用的叶片含水量,这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准确模拟。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6—10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6个水分梯度持续干旱试验数据,结合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定量研究最大羧化速率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其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达0.88;参数不同时,最大羧化速率的绝对值不同,但归一化后的叶片含水量修正函数与参数无关,当叶片含水量为8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1,当叶片含水量降至70%左右时,其修正函数值为0。研究从叶片含水量影响方面完善了碳四植物光合生化机理模型,可为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模拟的准确性和玉米干旱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3.
With the advent of climate change,winter temperatures have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in the middle-to-high latitudes of the world.However,we have not found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tremely cold winters.This paper,based on Climatic Research Unit (CRU) re-analysis data,and methods of trend analysis,mutation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Arctic warming on winter temperatur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Northeast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1)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18,winter temperatures in the Arctic increased considerably,that is,3.5 times those of the Equator,which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between the Arctic and the Equator.An abrupt change in winter temperatures in the Arctic was observed in 2000.(2) Due to the global warming,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warming occurred in Heilongjiang in winter,in particular,after the Arctic mutation in 2000,although there were two warm winters,more cold winters were observed and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inter temperature also increased.(3)Affected by the warming trend in the Arctic,the Siberian High has intensified,and both the Arctic Vortex and the Eurasian Zonal Circulation Index has weakened.This explains the de-crease in winter temperatures in Heilongjiang,and why cold winters still dominate.Moreover,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ctic and the Equator is another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in winter temperatures in Heilongjiang.  相似文献   
524.
天津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10及PM2.5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大气气溶胶及空气中水汽与大气能见度下降的关系,利用2009年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大气能见度资料和同期观测的相对湿度、PM10及PM2.5资料,对三者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线性相关系数最高,PM2.5次之;大气能见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相对湿度低于60 %时,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非线性相关性较好,与PM10次之,与PM10与PM2.5差值的相关性最差。相对湿度高于60 %时,大气能见度与PM10的非线性相关性较好,与PM10-PM2.5差值的相关性次之。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非线性相关系数高于线性相关系数。利用相对湿度、PM10及PM2.5数据计算得到了具有季节变化的非线性大气能见度拟合公式,经验证,该公式能较好地模拟天津地区的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525.
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洪  邵洁 《应用气象学报》2000,11(1):123-127
根据1958~1994年首都机场大雾观测记录, 统计分析北京地区大雾生成的气候概况, 计算分析大雾形成前各种物理量场的分布和观测数据, 提出预报北京地区大雾的方法.并于1998年7~11月进行了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526.
利用风云-1C气象卫星监测南疆沙尘暴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利用我国新近发射的风云-1C极轨气象卫星,对1999年5月13~14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至河西走廊西部的沙尘暴与浮尘扬沙天气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沙尘暴过程仅发生在盆地南部并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北麓向偏东方向移动,然后影响到敦煌附近并逐渐减弱为浮尘扬沙天气。同时进行天气气候学分析和解释。说明风云-1C在环境监测方面可以发挥极好作用。  相似文献   
527.
为了阐明东北草原亚洲飞蝗孵化进程与热量条件的关系,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了温度和积温对亚洲飞蝗越冬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蝻数、出蝻率、累积出蝻数、累积出蝻率均随日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大。日最低温度连续3 d稳定通过25 ℃时,蝗虫开始萌动、孵化;在26.0 ℃左右时孵化最快。低于25.0 ℃时,蝗虫出蝻速率缓慢。25.0 ℃以上有效积温达到11.6 ℃•d,活动积温达到211.6 ℃•d时,蝗卵开始孵化出土。当有效积温增加到20 ℃•d,活动积温320 ℃•d后,孵化速度回落,紧接着达到第二个孵化小高峰,然后孵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528.
辽宁地区夏季高温极值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2006年辽宁地区夏季23站极端最高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应用EOF方法对高温极值样本进行分解,研究辽宁极端高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区域整体一致的特征,中心区位于辽西北、辽北,第二、三特征向量空间分布表现为东西部反位相和南北反位相的特征。普查了前3个时间系数与前期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认为前3个时间系数的显著影响因子是不同的。采用CSC准则确定最优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各时间系数的回归统计模型,并对高温极值历史拟合序列进行回报检验和预测检验。回报结果表明,各站的历史拟合率都保持在一定水平,但拟合率在辽西地区较差。各年的历史拟合率极不均衡,多数年份较为稳定,但个别年份拟合率较低。未来3 a试验性预测效果逐年下降,模型对未来1 a预测能力较好,可以作为业务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9.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辽宁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5-10月)及非生长季CO2通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非生长季日动态趋势不明显;生长季日动态明显,呈明显的U型曲线,CO2通量最大值出现在12:00时,为-1.19 mg·m-2·s-1;不同物候期的日动态也呈现U型曲线,各发育期CO2通量日最大值范围为0.07~-0.23 mg·m-2·s-1;玉米农田生长季生态系统净CO2交换日累积(NEE)为-652.8 g·m-2,非生长季NEE499.8 g·m-2,2008年碳收支-153.0 g·m-2,表现为碳汇。  相似文献   
530.
1951-2010 年中国主要气候区划界线的移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采用同一区划方法、指标体系划分的1951-1980 年及1981-2010 年中国气候区划结果,对比分析了过去60 年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界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1980 年至1981-2010 年,我国寒温带界线西缩、北移;暖温带北界东段北移,其中最大北移幅度超过1个纬度;北亚热带北界东段平均北移1 个纬度以上,并越过淮河一线;中亚热带北界中段从江汉平原南沿移至了江汉平原北部,最大移动幅度达2 个纬度;南亚热带北界西段北移0.5~2 个纬度;青藏高原亚寒带范围缩小,高原温带范围增加。东北湿润、半湿润区虽转干与趋湿并存,但其中温带地区的湿润-半湿润东界东移,大兴安岭中部与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界线北扩;其他地区的干湿分界线虽未出现明显移动,但北方半干旱及华北半湿润区总体转干,河西走廊、新疆及青藏高原的干旱、半干旱区总体转湿;而南方湿润区则趋干与转湿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