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冲淤河道水位预报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流动力学基本方程,采用水文学与水-沙关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受回水顶托影响,以悬移质为主且水-沙关系良好的冲淤河道的水位预报模型,应用于渭河咸阳-华县河段,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2.
滇中地区缺水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立群 《水文》2004,24(2):40-44
近年来,滇中地区总需水量日益增加,而供水水源始终不能满足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多角度分析了滇中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及其缺水成因,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研究了缺水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93.
从黑河流域地下水年龄论其资源属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当前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之一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必须首先要了解地下水系统的更新能力 ,地下水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可以提供系统循环时间和更新能力的重要信息。本文利用地下水中放射性氚 (3H )和碳 (1 4C)测年方法 ,计算黑河流域地下水的年龄 ,进而讨论地下水的更新性。结果表明 :潜水年龄多数小于 5 0 a,具有可再生的资源的属性 ,其中山前戈壁带和张掖盆地细土平原潜水地下水年龄小于 4 0 a,为 196 3年以来补给。酒泉东盆地排泄区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年龄为 2 338~5 5 6 9a,额济纳附近的深层承压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年龄为 5 4 86~ 86 30 a,地下水资源更新性较差。但是张掖盆地河流附近深层承压地下水年龄小于 5 0 a,具有一定的更新性。上述认识不仅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西北类似的内流盆地的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在系统的明槽水流试验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流热扩散系数的基本规律.试验成果分析表明:纵向分散系数的适宜尺度是流速分布不均匀综合因素,并与比降和弗汝德数有关,同时给出了估算水流热纵向分散系数的公式;横向热扩散系数与化学物质扩散系数有相似的规律。笔者运用误差理论,导出了温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和纵向分散系数的不确定度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995.
农业干旱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颖  咎霞 《水科学进展》1993,4(4):253-259
根据农田水平衡原理,逐年模拟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和缓解的全过程,对所得到的多项表征干旱过程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不同生长期作物缺水对产量影响的试验资料,定量模拟了作物因旱减产的程度,确定了干旱等级.经初步检验,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三峡水库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调整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冲淤调整,对生态环境、防洪、航运等都有显著的影响。2008年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城陵矶以下河段冲刷加剧。为探究水库影响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了城陵矶至九江段河道冲淤分布及断面形态变化特征:2008年以来河道冲淤变化主要集中在基本河槽,其变化占整个平滩河槽的90%以上,且基本河槽冲刷加剧;断面形态表现为河槽冲刷下切、断面趋于窄深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2008—2016年河段尺度的基本河槽形态参数与水流输沙能力的经验关系,发现螺山、汉口两站流量分别为29 000~31 000 m3/s、31 000~33 000 m3/s时,河槽形态与水流输沙能力的相关性最强、造床作用和水流冲刷强度最大,因此,可以认为是2008年以来影响城陵矶至九江段冲淤调整的特征流量。2008年以后,该流量级以下的水流累积造床作用凸显,是冲淤变化部位调整到基本河槽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各站d>0.125 mm粒径组泥沙输沙量大幅度减小、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河槽冲刷加剧。  相似文献   
997.
选取在台湾岛附近发生异常北折的台风“洛坦”和异常西折的台风“奥玛”, 对其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 之后将全风场分解为气候场和瞬时扰动风场, 应用扩展的β-平流模型对“洛坦”和“奥玛”的异常偏折路径进行预报尝试。结果表明: 1)两个台风的500hPa全风场分析表明, 副高及槽前西南气流为“奥玛”异常北折的主要影响系统; 而“洛坦”北侧的大陆高压与副高合并加强有利于其西折。2)扰动风场的分布表明, 北折“洛坦”南侧的西南风逐渐增大, 东侧的东南风逐渐转变为南风, 在异常偏折时刻形成一条向北的“输送带”利于其北折; 西折“奥玛”在其异常偏折过程中其北侧一直维持着一个反气旋性环流, 向西输送分量逐渐增加, 利于其西折。3)利用扩展的β-平流模型对两个台风路径进行预报, 发现在综合考虑气候态和扰动场时, “洛坦”的路径预报效果最好, 而考虑瞬时扰动场时“奥玛”的西折预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对长江悬沙中值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峡水库分别在2003-06-01~06-10和10-25~11-05 2次蓄水,坝前水位分别达到135m和139m(吴淞高程)。通过三峡大坝上下游长江干流主要水文控制站(寸滩、宜昌、沙市、汉口和大通)蓄水后(2003~2005)的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分别与多年平均值以及蓄水前一年(2002)实测值相比较,分析了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对长江悬沙中值粒径的影像。结果显示,与2002年和多年平均值相比,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站蓄水后(2003~2005)年均悬沙中值粒径偏小,而沙市站明显偏大。这很可能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大量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在库区落淤,从三峡大坝下泻的非正常清水,导致宜昌站至沙市站之间的长江河道遭受到严重冲刷,从该段河道冲刷起来的粗颗粒泥沙随着变小的河道坡降和河水流速,又逐渐沉降在沙市和汉口之间的河道。这些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管理三峡水库以及各行业学者更好地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The major cation and anion compositions of waters from the Lake Qinghai river system (LQRS)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re measured. The waters were collected seasonally from five main rivers during pre-monsoon (late May), monsoon (late July), and post-monsoon (middle October). The LQRS waters are all very alkaline and hav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compared to rivers draining the Himalayas and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chemistry show that, except the Daotang River, the TDS concentration is high in October and low in July in the LQRS waters. The forward model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input of three main rivers (Buha River, Shaliu River, and Hargai River) from rain, halite, carbonates, and silicat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atmospheric input is the first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waters of the Buha River and the Shaliu River, contributing 36–57% of the total dissolved cations, (2) carbonate weathering input and atmospheric input have equal contribution to the Hargai River water, (3) carbonate weathering has higher contribution to these rivers than silicate weathering, and (4) halite is also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Buha River. The Daotang River water is dominated by halite input owing to its underlying old lacustrine sediments. The water compositions of the Heima River are controlled by carbonate weathering and rainfall input in monsoon season, and groundwater input may be important in pre-monsoon and post-monsoon seasons. After being corrected the atmospheric input, average CO2 drawdown via silicate weathering in the LQRS is 35 × 103 mol/km2 per year, with highest in monsoon season, lower than Himalayas and periphery of Tibetan Plateau rivers but higher than some rivers draining shields.  相似文献   
1000.
李娜 《地下水》2009,31(6):74-78
自进入60年代以来,白洋淀入淀水量越来越少。不断减少的入淀水量已经严重影响了白洋淀的生态、社会等效益。主要是对白洋淀南支水资源量及南支入淀水量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计算,此次分析和计算主要是以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调查到的多年各项用水量的详实资料,应用分项调查法、泰森多边形法、典型年法、频率分析法,得出了白洋淀南支水资源量,南支入淀水量,南支水资源的状况对南支入淀水量的影响及入淀水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