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高密度电法在和田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前一系列的新生代背斜的翼部往往伴生向南斜倾的逆断裂,这些断裂隐伏于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洪积砂砾石层,构成了和田隐伏断裂带。该断裂带由2条陡坎状断层组成,宽约10.6km,深度20~300m,落差110~270m。根据卫星影像和地质工作成果,和田隐伏断裂的一支从和田市南部穿过,但南郊飞机场附近没有露头,为探查断层在该区域的位置及深度,沿垂直于推测的断层走向布设2条测线,采用温纳(WN)测量系统对其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2条测线皆发现了逆断层,均上切错断了上覆晚更新世地层,其中测线1存在2处断层,一处断层倾向南,倾角50°左右,另一处断层倾向北,倾角约55°;测线2存在一处断层,倾向北,倾角近80°。通过比对高密度电法资料和地质出露点剖面,推断和田断层在第四系以来有过两次明显的活动,导致晚更新世砂砾石土层被断错。  相似文献   
82.
新疆东天山地区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备受关注.本文获得的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企鹅山群,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含矿岩石主要为英云闪长岩.本文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土屋地区含矿岩体大约侵位于335Ma,土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具有同源性及岛弧火山岩的特点,英云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土屋英云闪长岩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正值(+6.3~+16.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土屋斑岩铜矿床含矿岩体很可能是在早石炭世北天山洋板块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大洋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熔融过程中同时析出金属,随埃达克质岩浆一起上升,并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在岩体顶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study,aquatic toxic effect of atrazine,and nano-CeO2,the accumulation,reproduction and adsorp-tion of atrazine onto nano-CeO2 and the facilitated transport of atrazine into D.magna by nano-CeO2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of 3.0,4.0,and 10.0 mg/L exhibited 43%,56%,68% mortali-ties,respectively,which indicated the mortality was 56%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CeO2 was 4.0 mg/L.D.magna accumulated considerably more atrazine when exposed to atrazine-contaminated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nano-CeO2.At the same time,atrazine and nano-CeO2 yield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reproduction rate at all concentrations tested.What is more,the co-exposure of nano-CeO2 and atrazine was observed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reproduction rate of D.magna,and atrazine adsorbed on nano-CeO2 quickly.Therefor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other contaminant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nano-CeO2 and it is worthy of notice that the sorption of atrazine on nano-CeO2 would enhance the toxicity of atrazine to D.magna.  相似文献   
84.
为了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观察地物化资料,可以将野外观测的数据网格生成GRD,再用OpengGL将其渲染成三维网格.这里主要介绍渲染、编辑三维网格时所涉及到的OpenGL技术、方法,特别是网格点特别多时的处理方法.用这些方法编程实现了三维立体图的渲染和编辑,并给出了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85.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环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目前呈"四源一干"格局.依据1957—2006年近50a气象及水文监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虽然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山区与平原整体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特征,出山口径流量也呈增加趋势,然而在2000年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其成因主要为:1)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近2006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50a减少了15.4×108m3;2)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量比例的失调及区域水资源分配发生变化,造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3)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后,即使进入塔里木河的下游的水量增加,中游段耗水量下降,但是上游耗水迅速增加且数量巨大,还是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的下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6.
昌吉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昌吉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盆地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对于理解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内陆干旱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构造运动及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尔勒地区的两个全取心钻孔ZK3(深500 m)、ZK5(深300 m)进行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ZK3孔中更新统底界为54.8 m,下更新统底界为167.0 m,上新统底界为432.0 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6.2 Ma,属上中新统上部;ZK5孔中更新统底界为64.7 m,下更新统底界为241.5 m,钻孔底部年龄约为3.2 Ma,属上上新统.基于上述磁性地层年代标尺,通过沉积速率分析发现ZK3孔在3.0—3.6 Ma之间沉积速率明显增大,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在此期间的快速隆升.通过东西部多个盆地地质剖面沉积速率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期构造活动在区域上具有准同期活动特征,在时代上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代一致,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8.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新疆阿尔泰山是中国稀有金属矿富集区,发育著名的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但目前资源枯竭处于关停状态。在其东部的别也萨麻斯一带发育有晚石炭世晚期岩基状二云母花岗岩体,前人曾经报导发现中型规模的锂辉石矿。2017年笔者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在阿尔泰富蕴县别也萨麻斯一带新发现几十条花岗伟晶岩脉,均显示锂、铍、铌、钽、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化,表明出该区  相似文献   
89.
西北内陆盆地降水稀少,一年中有较长时间的冻结期,了解其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其地下水资源量和解释气候变化对其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非常重要。采用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27套地中蒸渗仪1992—2015年试验资料,应用拉依达法则筛选出长系列观测资料中的异常值,结合昌吉试验场相关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划分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冻融期和非冻结期的时间区间,分析不同时期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计算不同时期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百分比,确定不同季节对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性;依据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随潜水埋深的变化规律,确定冻融期、非冻结期不同土质降水入渗的最佳潜水埋深。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砂卵砾石和细砂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非冻结期最佳潜水埋深0.1 m;细砂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1.0 m,砂卵砾石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5 m,轻黏土冻融期最佳潜水埋深为0.1 m;冻结期地下水位埋深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潜水埋深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冻融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浅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冻结期是西北内陆盆地深埋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0.
通过具体测区的生产应用,介绍了直接使用非量测数码影像在InterGraph SSK系统中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分析了其精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