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946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12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建立简单而又普适、通用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模型,提出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便对水质进行合理的定量评价.该方法首先设定指标参照值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和对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基础上,改进了传统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采用超标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用各指标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的加权和,求得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水质评价.将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应用于浮桥河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和普适、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阳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大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利用2007~2011年山西省阳泉市的SO2、NO2、PM10浓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1年,阳泉地区首要污染物为SO2和PM10,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指数呈U型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大,冬春季和夏秋季有显著不同,冬春季污染浓度明显大于夏秋季,分季节利用气象要素建立的大气污染回归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能较好地预报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提供空气质量的预报服务信息,研究结果对阳泉地区的污染防治及环境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初步了解热带东风急流与亚非降水尤其中国东部、华南地区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结合全球综合分析降水集(CMAP)及Ni o3.4海温指数,采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TEJ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亚非地区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分析表明:TEJ从南海上空向西延伸,经印度到达非洲北部上空,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南端、阿拉伯海上空。利用"区域平均"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指数(TEJI),讨论了该指数62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TEJI与亚非降水、大气环流及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TEJ呈现强度一致减弱趋势,且突变大致发生在1978年;小波分析表明标准化TEJI存在准10年振荡周期;主要降水带出现在急流入口区右侧和出口区左侧,降水主要位于南亚和东亚季风区内;亚非季风区夏季降水与TEJ响应最敏感的区域是西亚、北非(负相关)、南亚(正相关);海平面气压场和南亚高压与TEJ密切相关,对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旱涝预报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中国FY-3A(风云三号A卫星)资料在数值模式中对暴雨模拟的作用,以2012年07月0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个例。利用WRF(V3.3)模式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FY-3A的MWHS(微波湿度计)资料进行同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化MWHS资料后,相比控制试验,(1)同化方案A在降水区出现+3K的正增量中心和+10%的正增量湿中心,改善了大气能量场和湿度场信息;(2)同化方案A提高了降水区垂直速度和涡度场的数值和分布位置,并较好的刻画出风场的辐合辐散区域和水汽通量高值中心,准确模拟出水汽通量的中心位置;(3)对此次暴雨个例试验研究,在中东部、东北部主降水区,同化方案A模拟降水区分布形式较好,尤其是降水强度得到较大提高降水值达230mm,非常接近实况降水值(227mm),同化MWHS资料可以较好提高WRF模式降水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5.
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Desktop广泛应用于雷电分布数据的处理与显示上,但是由于不能进行批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级雷电数据库中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得到样本空间内的格点处密度值。为得到连续的栅格数据,以IDW插值算法为基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一种雷电分布数据的批量密度处理方法。对样本空间内的雷电分布数据进行检索,重新组织数据格式并进行批量插值操作,将结果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在8月中旬"海葵"台风影响下的华东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处理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大批量可信度较高的雷电密度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大多数的IrDA 1.0集成收发器模块只能用于半双工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速率可配置的IrDA1.0标准协议栈控制器设计方案。方案利用单片机作为IrDA1.0控制器,一方面与数据终端设备实现全双工通信,另一方面采用时长脉冲编码与IrDA收发器实现半双工通信,通过单片机缓冲机制和分时复用方法,与半双工红外数据收发器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编码器数据透明全双工通信。实验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编解码器可以实现115200kbps的全双工通信,并在气象通信设备的防雷改造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风廓线雷达回波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不仅降低信号的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各种相关处理算法的有效性,甚至影响雷达本身的探测能力。因此,提出高效稳健的信号提取方法对于风廓线雷达数据的有效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风廓线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导致有用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对比分析现有3种小波滤波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回波相关的空域相关新算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风廓线雷达信号降噪提取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方法优于原空域相关滤波方法和经典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并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南亚高压多年平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南亚高压活动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新的预报思路。利用Fortran数据处理及DrADS等绘图工具处理1960~2010年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网格,并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系统地分析了南亚高压多年平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强度、中心位置经纬度及东伸脊点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具体表现如下:从当年1-7月-翌年1月,南亚高压中心强度呈由弱-最强-弱的波动变化特征;冬季南亚高压主体位于西太平洋,而在春季北跳上亚洲大陆,但未形成闭合高压中心,夏季南亚高压主体位于亚欧大陆-西太平洋,成为100hPa上最强大最稳定的闭合环流系统;冬季,其主体位置东退至120°E以东的洋面。南亚高压初次形成闭合中心的时间为5月第1侯;初次上青藏高原的平均时间是6月第1候;退出亚洲大陆的时间为11月第2侯。南亚高压东伸脊点的东西位移在夏季的7月和8月也有周期为10天左右的明显振荡周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城市污泥资源化的途径,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吸附剂,考察了活化剂浓度、固液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种因素对制备污泥吸附剂碘吸附值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锌浓度3mol/L、固液比1:2、活化温度550℃和活化时间40min为最佳制备条件,此条件下制得的污泥吸附剂碘吸附值为408.94mg/g,比表面积199.196m2/g,总孔体积为0.481cm3/g,微孔体积为0.089cm3/g,平均孔径为4.83nm。与商品活性炭相比,污泥吸附剂的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较小,孔径较宽,微孔所占比例较小,主要以过渡结构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气象探空资料,采用信息数字化的溃变结构图(V-3θ)法分析多个个例的云垂直结构,发现此方法能判定晴空和云区及其云层的位置,清晰分辨出云顶、云底及多层云、云夹层等结构。并将得到的分析结果与相对湿度阈值法判定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况发现一致性较好,验证了V-3θ结构图法判断云的垂直结构具有可行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