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网格技术的发展对网格资源管理模型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传统的计算经济网格资源管理模型存在着资源调度能力弱和动态管理差的特点,显然不能适应新的网格资源管理需求。为了提高网格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模型借鉴了证券交易中的集合竞价理论,从组件设计、服务质量评价功能等方面,解决了传统计算经济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实现了网格资源的动态化和市场化管理。  相似文献   
72.
逆方法是海洋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但是所求解的统计量通常和模式的先验假设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将所求解的统计量作为模式的先验统计量,然后进行下一轮求逆运算,并重复这一过程。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发现经过数次迭代之后,由于解和模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行列式会变为零,从而所求解的统计量和它的先验假设之间的一致性变得很难评估。然而,在迭代过程中,解的后验统计量和先验统计量之间的数值上差异能够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3.
2006年6月10日浙江飑线FY-2C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毅  李玉柱  陈智源  李新芳 《气象》2007,33(9):47-51
利用FY-2C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中尺度加密地面气象监测资料,采用Weiss-Smith方法、云顶亮温分层、多谱组合等定量分析技术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的飑线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和对流云识别分析。FY-2C卫星云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对流最旺盛期TBB低于230K(-44℃);长波红外分裂窗双谱组合Tc≤-4的低值区与强风暴天气影响区域相对应,Tc≤-7低值中心与强雷达回波区相对应;强对流天气区域与分布在沿对流云团前进方向的TBB梯度最大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风暴天气发生区的移动路径与TV正梯度最大区域的移动路径相似。  相似文献   
74.
We studied the stat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 of the Xianglushan rare earth deposit. Rare earth ore samples were tested 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probe, and chemical leaching. No independent rare earth minerals were dete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ments detected by the electronic probe for the in situ micro-zone of the sample included: O, Al, Si, Ca, Mg, Fe, Ti, K, Na, S, Cl, C, Cu, Cr, V, and Pt. Rare earth elements were not detected by electron probe. (NH4)2SO4, (NH4)Cl, NaCl, and H2SO4 were used as reagents in chemical leaching experiments that easily leached out rare earth elements under the action of 10% reagent, indicating that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 are mainly in the ionic state rather than present as rare earth minerals.  相似文献   
75.
基于WRF数值预报模式,对2011年梅雨期6月9—10日和14—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次暴雨过程(分别简称“6·10”过程和“6·14”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对比分析了暴雨期间西南涡的活动与高低空急流耦合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西南涡的活动和高低空急流耦合配置与暴雨活动关系密切,是造成两次暴雨过程范围和强度差异的重要因素。2)“6·10”过程中,一个浅薄的西南涡系统受青藏高原浅槽东移北缩减弱影响,向东北方向移动,同时西南低空急流位置偏北,导致暴雨区位置偏北;“6·14”过程中,一个深厚的西南涡系统受高空浅槽东移发展加深影响,沿长江缓慢东移,伴随西南低空急流位置偏南,降水缓慢向东移动,导致暴雨区位置偏南。3) 两次过程的强降水中心均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6·10”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高低空急流耦合区范围偏小且强度偏弱,因此辐合上升运动偏弱,不利于形成大范围的强降水;“6·14”过程中,在长江下游地区形成大范围高低空急流耦合的环流形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配合充足的水汽供应,最终形成大范围强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