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9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对目前高空站所使用的后备电源的维护方面,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台站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备份电源的维护与保障方法,为各台站在日常使用备份电源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Drought is occurring with increased frequency under climate warming.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drought and its variation in the future, current and future...  相似文献   
54.
西江流域面雨量与区域大气环流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西江流域1971—2015年逐日平均85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进行环流客观分型,分析流域降水天气环流型出现概率及主导环流型变化特征,探讨主导环流型对西江流域总面雨量和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及环流型配置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850 hPa为西南风型、500 hPa为西风型时,流域出现降水天气的概率最大;850 hPa气旋型和500 hPa西风型对年总面雨量和各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均为最大,且对东部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大于西部子流域,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的环流配置是西部子流域秋季降水偏多的主导环流型配置;春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夏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秋季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冬季850 hPa西南风型与500 hPa西风型的环流配置时,出现强降水天气的概率分别为18.7%,21.1%,4.0%和2.0%,即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小。近45年,850 hPa气旋型、500 hPa西风型对流域年总面雨量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是西江流域面雨量呈偏多趋势的主导环流型。  相似文献   
55.
基于Web GIS的广西雷电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 GIS技术为依托,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回波图相结合,建立了具有存储、应用、开发、分析及各种图形处理的INTERNET雷电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回波图的网络发布.系统可以对雷电天气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定位、跟踪并确定强雷电天气的落区,为各级气象台站预报员准确分析、判断、预报雷雨系统的移动及强度变化提供了较科学、直观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6.
三化螟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水稻,在田阳一年发生完全4个世代,开展各世代螟蛾盛发高峰期气象预警,对科学适时防螟灭虫,虫口夺粮意义重大。利用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虫情资料和气象部门气象观测同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各世代预警模型输出的盛发高峰初日与实况误差3天的拟合正确率为82.2%~92.9%。试报2015—2016年,第1世代预报与实况误差为3天,第2代至第4世代误差为1~2天。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试报结果误差范围比较理想,可投入日常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7.
利用NCEP/NCAR的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南宁站气温、露点、能见度、气压等常规观测资料与河池、北海站探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典型个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5—2013年广西“回南天”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特征。结果发现:①不同影响程度“回南天”发生前均受到较长时间的冷空气影响;②“回南天”发生时,地面有暖低压或倒槽发展,中高纬度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南下,850 hPa和925 hPa上南风强盛,锋区逆温接近近地层,温度骤升,气压剧降,湿度加大,当日14:00露点温度高于当日最低气温;③“回南天”结束方式有两种: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④“回南天”预报依据:如果广西冬春季在较长时间的冷空气影响之后,925 hPa温度和湿度突增,同时预测到未来1~2天,14:00露点温度将高于当天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58.
EOS/MODIS数据在甘蔗寒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况指数法,以广西甘蔗种植区为例,研究应用遥感方法进行甘蔗寒害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结合GPS测定的甘蔗训练样本区,应用EOS/MO—DIS数据获取了广西甘蔗种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甘蔗遭受寒害后叶绿素减少,从而导致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发生变化的原理,建立甘蔗寒害遥感监测评估模型和产品制作流程。对2008年初广西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其灾害面积进行监测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灾情调查实况一致,重寒害区主要出现在广西北部和中部的甘蔗种植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及右江河谷的甘蔗区寒害相对较轻,灾害面积测算误差小于5%,结果表明:应用EOS/MODIS数据开展甘蔗寒害的空间分布及灾害面积的监测评估,能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59.
李雄 《气象》2010,36(3):117-122
为探讨1980年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变更对能见度资料连续性,采用累积百分率法、Ridit分析法、"非常好"能见度分析法等工具,对1951—2006年南宁、桂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南宁、桂林能见度高值在1980年相对1979年迅速下降,并导致平均Ridit值,"非常好"能见度天数迅速降低,其原因是1980年采用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结果,采用能见度高值、Ridit值、"非常好"能见度对比分析1980年前后的能见度变化是不可信的;南宁、桂林能见度中、低值受1980年采用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影响较小,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资料跨越1980年是连续可靠的,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分析1980年前后的能见度变化。  相似文献   
60.
为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特征,提升罗汉果产量与品质,促进罗汉果稳定、高效生产,科学制定桂林市罗汉果发展规划。利用桂林市14个国家站1981—2017年气象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气候、地形等方面构建桂林市罗汉果气候适宜性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Natural Breaks)将桂林市罗汉果适宜性指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桂林市中部、西南及东北部较适宜罗汉果种植,该区域内水热条件较好,温度、光照适宜,海拔高度适中,能够较好满足罗汉果生长发育所需生态条件。不适宜区主要位于北部猫儿山山脉地区、越城岭、海洋山山脉及都庞岭等地区,该区域内海拔较高,气候条件不能满足罗汉果生长发育所需,不适宜罗汉果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