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复合土钉墙工作性状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云  彭孔曙  潘晓东 《岩土力学》2008,29(8):2131-2136
针对软土地区复合土钉墙(CSNW)的应用特点及施工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简单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受力变形的计算模型。对两种计算模型的土钉轴力分布、超前桩的受力以及土体的位移模式等进行研究,以明确复合土钉支护在加入搅拌桩以后其与简单土钉支护工作性状的差异,为复合土钉支护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岩石边坡稳定的块体单元极限分析上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峰  陈胜宏  吴关叶 《岩土力学》2008,29(Z1):323-327
将块体单元法与极限分析上限法相结合,提出了岩石边坡稳定的块体单元极限分析上限法。借助于块体单元法离散计算区域,通过块体系统速度场在结构面上满足Mohr-Coulomb屈服条件、关联流动法则、速度边界条件以及块体系统虚功原理,构成求解边坡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上限解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求解采用复合形法。最后研究了一个岩质楔形体边坡算例和小湾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实例,通过将块体单元法上限分析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3.
We discus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phytogenic hillocks on sand massif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ilesian Highlands. These regions formed on originally deflated fossil soils.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hillocks a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growth of Salix arenaria. The spread of Salix arenaria in deflation regions is not accidental but exhibits a direct linkage with underlying substrate, especially with the emergence of silt material in it. Species that colonize such regions form propagation cores of vegetation through the spread of secondary roots. Adventitious (daughter) branch roots of Salix arenaria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hytogenic hillocks develop along the main mother roots.  相似文献   
54.
都市成长区城镇的发展具有复杂与动态的双重特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各城镇独立发展阶段、成长区培育阶段、成长区发展与扩张阶段和成长区创新发展阶段.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从规模与结构两个角度对其所处的大都市区域化背景和自身发展特征进行解析,并对成长区城镇的发展趋势与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网络化大都市区副城模式、创新极核与反磁力组团模式、文化创意与物流组团模式以及生态廊道与旅游组团模式四种城镇组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比较了四种模式各自特点和适用情况,最后总结了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空间组织必须着重把握的五个关系:与核心都市区之间的分工关系、与大都市人口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大都市经济区内外部联系通道的网络结构关系、文脉特质保护与构建都市区地域文化的关系、生态空间组织与都市区生态格局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5.
公路隧道局部塌方洞段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亢  徐进  吴赛钢  张爱辉 《岩土力学》2009,30(10):2955-2960
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以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测资料为基础,在结构面发育且可能发生大规模塌方的围岩洞段,根据现场实际统计的优势结构面产状,采用关键块体理论、非连续变形方法(DDA)首先确定围岩主要的失稳破坏模式,然后运用连续介质分析程序FLAC,在DDA方法确定的围岩实际变形破坏塌方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表明,围岩破坏的主要模式为受结构面控制的局部块体的失稳,工程开挖后围岩不会发生大变形,这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证。采用非连续变形方法和连续介质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工程塌方稳定性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56.
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的数量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丽  王明年  房敦敏  陈炜韬 《岩土力学》2009,30(12):3846-3850
为了对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需建立一套实用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方法,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服务。考虑到目前采用的属性指标的实际情况,特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进行定量评定。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调查统计,得到了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指标体系;并依托工程实际情况,在72条隧道中采集了800余条样本,从中选出了500条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以数量化理论为基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的定量判定方法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判定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指标为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状态、地下水状态;建立的数量化分级判别方程和判别值的自检平均符合率超过85%;数量化理论在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7.
基于分项系数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伟  常晓林  徐建强 《岩土力学》2007,28(2):315-320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问题,根据工程实际中软弱结构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和凝聚力变异性不同的特点,在计算中引入滑动面上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分项系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重力坝抗滑稳定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项系数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可靠度思想,以达到用极限承载状态时的强度储备系数或超载系数来表征大坝安全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坝基渐进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于深层抗滑分析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基于分项系数法的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的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滑动面上的应力分布性态和坝基岩体变形特性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有重要影响。与常规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控制标准相比,分项系数有限元方法可以采用偏低一点的安全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58.
庄迎春  刘世明  邢玉芳  李宏 《岩土力学》2006,27(Z2):343-347
以无锡马山抽水蓄能电站地面厂房建筑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边坡为例,在对其工程地质剖面分析并找出可能的滑动模式后,利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了4个典型地质剖面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该边坡的极限平衡法得到了2-2剖面的安全系数和通过有限元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且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坡体的最大位移发生在高程为-20 m和-5.0 m附近,其值为-22 mm;最大主应力位于高程-45.0 m处,值为0.134 MPa;最小主应力位于坡内深处,其值为-6.22 MPa。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应考虑时间效应,对边坡的变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Applied Geochemistry》2000,15(8):1191-1201
The impact of climatic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s over the past 15 Ka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14C dating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Franconian Albvorland aquifer system is discussed. Seven groundwaters over a flow distance of 25.5 km are investigated. Groundwater dating is made by 14C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aqueous fulvic acid as well as 18O. 14C dating via fulvic acid gives groundwater ages consistent with climatic and vegetation recor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groundwater composition. No correction for geochemical processes is required, since under these geochemical conditions fulvic acid remains stable over this time period and flow-distance. On the other hand, 14C dating via DIC requires correction of the 14C value due to perturbation by different geochemical processes. Up to a groundwater flow distance of approximately 17 km and an age of about 10 Ka, the 14C dating by DIC shows considerable dependence on the 14C-correction model applied. Beyond this groundwater age, 14C-DIC dating results in an overestimation by two to three 14C half-lives (T1/2=5730 a). This deviation may result from different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di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ast glaciation and geochemical processes acting on DIC that cannot be adequately characterized. The present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humic substance mediated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natural aquatic systems over long time periods.  相似文献   
60.
很多给排水、原油输送管道直接敷设于原状平面土基之上,此种情况下的管道基底压力分布明显不同于研究较多的其它类型基础上管道的分布规律。本文在工程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结合Winkler弹性地基解析法,初步探讨了平面土基上刚性圆管的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由本文模型所得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