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对2005-2007年4-9月安徽省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日数进行统计,分析了基于探空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标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K指数、A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这几个指标对于强对流天气指示意义较好。基于此结果,挑选K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针对不同季节划分闽值,建立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指标,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数值预报产品计算该指标,对2005—2010年13个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表明。MM5模式给出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产品对大多数过程均能起到预警作用。对其中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模式具备预报强对流发生潜势的能力,预报结果对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落区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822.
安徽省电线积冰标准冰厚的气象估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利用安徽省有电线积冰观测的15个气象台站建站至2008年的观测资料,建立了安徽省3个不同区域电线积冰标准冰厚的气象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在覆冰机理认识上,印证了影响标准冰厚主要是气温、湿度和风速3个因子的配置,其中气温是影响覆冰的最重要因子;平原和丘陵地区的标准冰厚受当日气象条件影响更多,而高山地区与前几日及当日的气象条件均密切相关,且26个气象因子 (1987—2008年资料) 构建的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于24个气象因子长序列 (建站—2008年资料) 效果。最后利用最优模型推算各区域非观冰站电线积冰标准冰厚,为冰冻灾害的评估以及风险区划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3.
安徽省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气象业务需求,研发安徽省土壤水分监测预测服务系统,可为防汛抗旱决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该文首先建立人工取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等不同渠道土壤水分监测资料的实时传输与处理系统,再利用不同季节资料建立土壤墒情统计预测模型,然后对Surfer 8.0和线柱图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墒情监测预测结果表格化、图形化动态显示与输出。该研究建立的土壤旱涝监测预测系统实现了从土壤水分原始监测数据到标准化土壤水分综合数据库、再从监测预测初级产品到动态及图形化显示的服务产品的四级数据文件转化及业务逻辑流程,系统业务实用性和转化力强,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安徽省农业旱涝预报预警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824.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菲律宾境内测量的74个点的地磁场数据,利用球冠谐和、泰勒多项式两种方法建立了2005.0菲律宾及周边地区地磁基本场模型,得到了菲律宾地区X、y、Z、D、I、H、F七个分量的分布.两种模型反映的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只在拐点的舒缓度、等值线平滑度等方面存在区别.在8°N左右,X、...  相似文献   
825.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东大别地区平均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到应力张量在地理坐标系下的表达式,进而可计算平均应力张量.通过求平均应力张量的本征向量,即可得到其主轴方向,并由此推断区域应力场方向.利用东大别地区21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比较了不同相似程度和不同起算震级资料得到的主轴方向,认为该方法计算结果非常稳定,主轴方位角的误差小于5°,倾角的误...  相似文献   
826.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分布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距今4300—3900年,为陶寺文化的命名地.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先秦史籍中最早出现"中  相似文献   
827.
根据安徽省及周边区域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2009-2010年期间的3期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成果,给出了监测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以此为基础从场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安庆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28.
淮北前常-徐楼地区为典型中等厚度新生界覆盖区,金属矿勘查难度较大,物探工作能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于2006-2008年间,在该区开展了大量CSAMT法测量工作,系统分析研究了CSAMT法资料,积累了一些异常解释经验。将该区电阻率异常分为5种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地质解释模型。钻探验证表明,该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文中对各类异常特征、地质解释及找矿意义进行了介绍,供读者开展CSAMT法工作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分析发生在安徽省灵璧县(2005年7月30日)和无为县(2003年7月8日)的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雷达资料发现:(1)在环境背景场方面,两次过程都发生在高空有低槽和切变线、地面较为暖湿的环境中,且龙卷发生地附近都有低层边界(冷锋或雷暴外流边界等),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大。不同之处是灵璧县龙卷0~1 km的平均垂直风切变较大,0~6 km的平均垂直风切变较小,而无为县龙卷的高、低层的平均垂直风切变都很大。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对流有效位能达到一定值后,密度加权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的组织和维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雷达特征方面,两次龙卷过程的母体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不同于经典超级单体。虽然回波形态、强度和高度各异,但都存在强的中气旋,且其强核都出现在雷达可探测的最低高度。中气旋内部的垂直涡度都很大,达到2~6个中气旋单位(一个中气旋单位=10^-2 s^-1)。另外,雷达导出产品中的中气旋识别产品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雷达超前于龙卷发生约半小时识别出中气旋,这对龙卷的预警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830.
朱琳  孙林  杨磊  徐菲菲  徐青山 《遥感学报》2016,20(4):528-539
结构函数法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精度受像元间隔设置影响很大,且并非所有像元都能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因而研究像元间隔的设置能够提高反演精度,研究反演误差小的像元能够提高算法效率。为了获得最佳的像元间隔设置,本文以胶州湾地区为例,利用250 m和500 m两种分辨率数据计算了不同像元间隔时的结构函数值,分别利用单一像元间隔法、均值法、坡高法以及线性区域均值法获得待反演像元最终的结构函数值反演550 nm处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并依据CE318观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通过分析点对点反演结果和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确定反演误差小、受分辨率影响小的像元间隔设置。实验发现线性区域均值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演精度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对反演结果可接受像元的地表反射率结构函数值的统计和分析,发现500 m分辨率时可接受像元比例优于250 m,当地表反射率结构函数值大于0.02时反演结果较好,而这些像元往往分布在山麓、山涧、海岸线、河流、城乡结合部等地理要素的突然改变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