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降水过程中气象条件对郑州市区气溶胶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郑州大气成分站的气溶胶浓度资料和气象资料,对郑州市区PM10、PM2.5、PM1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气温、降水、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在降水过程中与气溶胶浓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象要素呈明显负相关,且随季节变化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2.
WRF模式对弱强迫系统中雷暴预报个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可以确定雷暴发生的地点;模式探空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沙瓦特指数、K指数随时间演变曲线的拐点,能指示雷暴发生的时间。个例分析表明WRF模式在预报弱强迫天气系统雷暴时具有较好的性能,用WRF模式来作雷暴的分析预报早一条可行的徐径。  相似文献   
33.
使用郑州市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数据,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对MODIS遥感数据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研究。探讨了MODIS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线性光谱分解模型、图像端元组分反射率的求取方法。把结果与分辨率较高的Landsat ETM+图像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得到的均方根误差(RMS;Root Mean Square)进行分析表明,利用这种像元分解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理想,MODIS数据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遥感动态监测和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34.
用TSI天气分型方法分析上海环境空气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TSI天气分型方法,把2003-2005年上海市的气象资料按季节分型,对比分析上海市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空气污染指数,结果发现:四季API最大值的天气类型为冬季Ⅷ型、春季Ⅲ型、夏季Ⅰ型、秋季Ⅱ型;不同天气类型下同一污染物指数冬季差别最显著,春秋季节次之,夏季最不显著;冬季污染物指数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各季节各天气类型下,均以PM10污染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35.
河南省一次冻雨过程中电线积冰厚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骦  周宁  韩永翔  李哲  陆正奇  龚建福  刘唯佳 《气象》2019,45(5):641-650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耦合Jones积冰厚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年2月8—11日的冻雨过程进行了大气环流分析以及电线积冰厚度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冷暖气团在此交汇且出现强逆温层,满足了冻雨产生的天气条件:(2)模拟的降水场和10 m高度风向风速均与观测相当,但模拟降水中心强度略大:(3)模拟电线积冰在地面温度低于0℃时出现并快速增长。在积冰增长及维持阶段,垂直方向温度与水合物的模拟结果显示高低空配置与积冰厚度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积冰首先出现在伏牛山以北地区,随时间推移,积冰向伏牛山外围的东南部扩展。模拟的范围和积冰厚度演变大体上与观测值吻合,证明该模式可用于河南地区的积冰预测。(4)部分地区仍存在积冰厚度模拟值偏大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来自地形模拟精度较粗、模拟风速偏大、风向与电线夹角理想化以及Jones积冰模型阈值范围较小等因素,这表明耦合了Jones积冰厚度的WRF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6.
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黄淮地区高温低湿型冬小麦干热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分层土壤水分资料、灾情资料等,采用历史灾情反演、独立t检验等方法,将灾情记录中无明确记载和有明确记载土壤相对湿度影响干热风灾害的样本分为A类和B类,基于两类样本相互独立,厘定各土层对干热风灾害有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利用随机预留样本验证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分层和整层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整层阈值平均值近似60%;独立样本检验符合率在80%左右。为便于业务应用,选取10~20 cm土层相对湿度60%为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的临界阈值。当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60%时,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显著;当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时,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较小,独立样本检验符合率达82.5%。该文为量化评估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影响,河南省发生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极端暴雨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大气可降水含量(PWV)是产生降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暴雨的发生过程与PWV之间的关系,对于暴雨发生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20个连续运行的北斗/GNSS站观测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取了本次极端暴雨发生期间河南省高时空分辨率的PWV空间格网数据;同时结合省内116个气象站降雨量数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PWV变化与极端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PPP获取的北斗/GNSS站PWV与国际权威的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ERA5反演的测站结果互差均方根(RMS)为3.2 mm;进一步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的PWV空间格网数据与探空仪实测结果的互差RMS为4.6 mm,与ERA5反演的格网数据互差RMS为4.4 mm,表明本文的PWV数据精度符合气象学研究要求.通过分析北斗/GNSS站与并址气象站的PWV和小时降雨量的时间序列,发现暴雨期间并址站上空的PWV达到高数值水平,并且在极端降雨发生前1~3小时PWV多表现出陡增现象.通过分析PWV与小时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关系,发现本次极端暴雨中高数值PWV地区,其降雨强度也普遍较高,与实际受灾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8.
The optical and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erosols during a severe haze episode from 15 to 22 December 2016 over Beijing, Shijiazhuang, and Jiaozuo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 data,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 at 500 nm was < 0.30 and increased to > 1.4 as the haze pollution developed. The Ångström exponent was > 0.80 for most of the study period. The daily single-scattering albedo was > 0.85 over all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on the most polluted days and was > 0.97 on some particular days. The volumes of fine and coarse mode particles during the haze event were approximately 0.05–0.21 and 0.01–0.43 μm3, respectively—that is,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time without haze. The daily absorption aerosol optical depth was about 0.01–0.11 in Beijing, 0.01–0.13 in Shijiazhuang, and 0.01–0.04 in Jiaozuo, and the average absorption Ångström exponent varied between 0.6 and 2.0. The aerosol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atmosphere varied from –23 to –227,–34 to –199, and –29 to –191 W m–2 for the whole haze period, while the aerosol radiative forcing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varied from –4 to –98, –10 to –51, and –21 to –143 W m–2 in Beijing, Shijiazhuang, and Jiaozuo, respectively. Satellite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smoke, polluted dust, and polluted continental components of aerosols may aggravate air pollution during haze episodes. The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and 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from local emissions and pollutants transport from upstream areas were 190–450 and 100–410 μg m–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9.
杭州市降水特征及极端降水趋势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正泉  宋丽莉  梁卓然  王阔  刘善峰 《气象》2018,44(6):781-789
利用国家气候观象台杭州站百年降水观测数据和CMIP5模式模拟预估数据,分析了杭州市降水长期变化特征,采用累积概率分布函数转换方式(CDF-T),降尺度预估了未来气候情景下杭州极端降水发生趋势。结果表明:杭州市年降水量在百年时序(1907—2015年)上无显著性增加或减小趋势,1980年后春季降水明显下降,下降速率约32.1mm·(10a)~(-1),冬季降水显著增加,增加速率约35.4mm·(10a)~(-1)。1988—2015年的3和6h及日降水的各重现期降水量均较1961—1987年有所增大,1961—1987年的100年一遇日最大降水已演变为1988—2015年的50年一遇甚至是20年一遇。CMIP5模式降水的降尺度分析表明,2020—2039年杭州市日极端降水强度将可能会进一步加强,2020—2039年日降水的R95值和R99p值均较现气候期(1981—2010年)有所提高,超R95p和超R99p的极端降水发生日数分别为11.08和2.24d·a~(-1),分别较现气候期平均值增加了3.52和0.69d·a~(-1)。  相似文献   
40.
覆盖麦田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田进行秸杆覆盖后 ,由于地表热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的变化 ,使近地层水热状况发生改变 .1 997年 3月份小气候观测表明 :覆盖后白天能提高近地层的空气温度 ,减小近地层空气湿度 ,明显降低地温 ;覆盖后麦田乱流交换系数增大 ,显热通量增大 ,潜热通量减小 ,亦即用于土壤蒸发的能量减小 ,使土壤蒸发减小 ,从而从能量平衡角度解释了覆盖的保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