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50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在开展卫星数据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2021年2月北美冬季风暴乌里发生的气候背景、发展演变、极涡活动对乌里的触发作用及造成极端低温和降雪的大气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与ERA5温度相比,FY-3D/VASS温度在北美地区100,400 hPa和850 hPa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14℃,1.44℃和2.63℃,可满足冬季极端冷事件监测服务需求;2021年2月北美大陆冷空气活动关键区(50°~80°N,50°~150°W)西部温度较历史同期偏低4~8℃,2月上旬冷空气强度最强,温度距平百分比达70%;在东北太平洋暖高压脊引导下,极涡加强南下,极涡中心西侧横槽转竖过程中冷空气向南爆发,对流层中高层高位涡异常南伸为乌里的生成提供了高层动力强迫,低层冷空气南下和墨西哥湾沿副热带高压西侧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在美国南部交汇,触发了乌里低层低涡及云系的快速发展;造成强降雪的风暴乌里云系具有对流特征,冷锋云带和头部云顶亮温大部分低于-40℃,部分低于-52℃,闪电活跃。  相似文献   
732.
利用探空站数据对北京和张家口冬奥赛场周边地区的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进行验证分析。选取2020年全年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资料以及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对冬奥赛事有重要影响的寒潮前后、雾霾和沙尘暴这3种不同天气现象下探测得到的气温廓线数据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晴空条件下,地基微波辐射计和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探测大气垂直气温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97,低层大气(500 hPa以下)较高层大气探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大气污染对探测精度产生一定影响,其中PM2.5产生的影响较小,PM10的提高对FY 4A大气垂直探测仪的探测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发生沙尘暴时,星载探测仪无法对低层大气进行探测。经过对比和验证,卫星探测作为补充探测手段,可以与地基微波辐射计互相补充,尤其是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分辨率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在有云和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下无法对低层大气开展探测;地基微波辐射计可以对一个地点的大气垂直参数开展不间断的探测,与探空站数据的一致性较高。卫星探测和地基微波辐射计均可以为冬奥赛事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33.
气象卫星数据是遥感应用的核心基石,遥感业务平台是遥感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局数据中心分布式NAS存储,分设FY 3D、FY 4A数据资源池,通过数据同步和用户管理技术,设计了面向桌面级业务应用的广东省气象卫星数据资源池V1.0。利用SMART和SWAP两大气象遥感应用系统,各级业务人员可快速制作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评估产品。通过上述“云+端”的遥感业务架构,有效解决气象遥感数据不易获取的难题和遥感应用的技术壁垒,为推进省、市、县级气象卫星遥感业务一体化提供了一定的应用示范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4.
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同时具有高频次、大视场和穿透云雨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因此中国在规划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时已经明确提出对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的需求。基于中国候选的50、118、183、380和425 GHz五频段静止轨道微波辐射计载荷方案,开展了地球静止轨道微波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理解其观测时间分辨率、频段选取和观测误差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基于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同化静止轨道微波模拟观测资料,以2018年台风“玛利亚”和“山竹”为例分析了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静止轨道微波资料同化应用,提高观测资料的时间分辨率、增加通道数量和降低噪声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台风数值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735.
FY 4A上搭载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无论是时间分辨率还是空间分辨率与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上搭载的扫描辐射计(VISSR)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本文基于FY 4A AGRI成像仪IDDI(红外差值沙尘指数)和新的昼夜沙尘遥感改进算法开展2021年中国北方沙尘过程连续遥感监测处理,并系统分析了2021年3个典型个例的沙尘暴特征和影响区域。结果表明:① 3次典型沙尘过程对我国北方各省份的影响面积总计最低达到260万km2以上,最高达到300万km2以上,4月14—17日的沙尘暴影响面积最大。②2021年沙尘高发区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以及内蒙古西部。与2019、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我国北方沙尘发生频次更高、影响范围更大。③新一代FY 4A静止卫星对我国沙尘过程年际变化具备更加完整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36.
风云四号A星闪电成像仪是中国首个采用在轨接收大量遥控指令,进而实现程序上注的高轨气象卫星。FY 4 (01)批地面应用系统在建设中通过设计程序上注策略和部署程序自动上注系统,实现了任务时间表生成、指令发送、上注结果辨识、错误指令重发等全自动化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卫星在稳定性和时效性上的需求,并有效缩短了上注时间。程序自动上注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对未来风云系列卫星多星统一指挥测控任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7.
With the extreme drought (flood) event in southern China from July to August in 2022 (1999)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composite analysis on the anomalous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from July to August in 1961-2022,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flux (VIMF) anomaly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the VIMF convergence (VIMFC) anomaly in southern China in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and the VIMFC, a physical quantity,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icative physical factor for the "strong signal"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southern China. Specifically, in drought years, the VIMF anomaly in southern China is an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the di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MFC are prominent, while those are opposite in flood years. Based on the SST anomaly in the typical draught year of 2022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SST devi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draught and flood years from 1961 to 2022, five SST high impact areas (i.e.,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Indian Ocean, and East Pacific Ocean) are selected via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IMFC and the global SST in the preceding months (May and June) and in the study period (July and August) in 1961-2022,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drought and flood in southern China are quantified. Our study reveals not only the persistent anomalous variation of SST in the Pacific and the Indian Ocean but also its impact on the pattern of moisture transport. Furthermore, it can be discovered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hase fitting of SST that the SST composite flow field in high impact areas can exhibit two types of anomalous moisture transport structures that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namely an anticyclonic (cyclonic) circulation pattern anomaly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coastal areas of east China. These two types of opposite anomalous moisture transport structures can not only drive the formation of drought (flood) in southern China but also exert its influence on the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extreme weather.  相似文献   
738.
运用毫米波雷达结合地面观测对2017年4月15-16日发生在宁波北部海域的大范围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对10 km左右的液态水系统、千米左右游离液态水团和更小尺度的局地短时液态水团等进行有效监测。10 km尺度的液态水系统过境使站点的能见度呈现深V型变化;未有液态水系统过境的站点,在靠近液态水系统时也会出现能见度变化。千米尺度的游离液态水团对能见度也有很强的影响,是造成无液态水系统过境时能见度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小尺度的局地短时液态水团的形成与局地其他因素关系紧密,不能单以雷达反射率来进行分析。能见度的变化主要受毫米波雷达反射率相关因素和气象要素两者影响,约各占40%左右,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将未确定因素导致的能见度变化次数降低到了2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