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1506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3224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顾文静  戴晴  张媛媛  王鹏 《气象科技》2021,49(6):860-868
为解决卫星广播传输缺陷及省级用户获取临省实时观测资料和实况分析产品等迫切的业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消息通知机制的国省数据共享系统。系统基于RabbitMQ的消息机制进行业务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及集成,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满足基于地面宽带的数据快速有序下载和卫星广播数据补调等国省数据共享需求,支持大容量多种数据的高速传输,支持HTTP、FTP、SFTP等多种数据传输协议。系统已经上线提供服务,实现智能网格、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等25种气象资料的国省数据共享,月平均共享数据量达6.3 TB,且建立全流程监视,有效保障数据共享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Most finite-differenc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employ vertical discretizations that are staggered, and are low-order (usually second-order) approximations for the important terms such as the derivation of the geopotential from the hydrostatic equ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divergence. In a sigma-coordinate model the latter is used for computing both the surface pressure change and the vertical velocity. All of the above-mentioned variables can diminish the accuracy of the forecast if they are not calculated accurately, and can have an impact on related quantities such as precipitation.In this study various discretization schemes in the vertical are compared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Four different vertical grids are tested: one unstaggered and three staggered (including the widely-used Lorenz grid). The comparison is carried out by assessing the accuracy of the grids using vertical numerics that range from second-order up to sixth-order.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study examines how faithfully each vertical grid reproduces the vertical modes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linearized with a basic state atmosphe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rids is evaluated for 2nd, 4th and 6th-order numerical schemes based on Lagrange polynomials, and for a 6th-ordercompact scheme.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is as follows.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is that the order of accuracy employed in the numerics seems to b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choice of vertical grid.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ids at second-order, but these differences effectively vanish as the order of accuracy increases. The sixth-order schemes all produce very accurate results with the grids performing equally well, and with the compact scheme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ing the Lagrange scheme. A second major result is that for the number of levels typically used in current operational forecast models, second-order schemes (which are used almost universally) all appear to be relatively poor, for other than the lowest modes.The theoretical claims were confirmed in practice using a large number (100) of forecasts with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Research Centre's operational model. By comparing test model forecasts using the four grids and the different orders of numerics with very high resolution control model forecasts, the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seem to be corroborated.With 8 Figures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从气象的角度,基于对全国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划分,利用历史地质灾害记录以及历史气象资料,分区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区域气象潜势预报模型,并从2003年6月1日开始投入业务应用。总体预报服务效果较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边界层中大气O3浓度的预报问题,选用一种简明有效的光化学反应方案建立光化学模式, 并与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进行了嵌套,从而将大气化学过程引入到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 (CAPPS) 中。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了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浓度及NOx源排放量等参数缺测时,根据前期监测浓度采用遗传算法反演未知参数的具体方法。利用2001年9月8~17日在北京舞蹈学院监测的O3、NOx资料及相应的气象数据,用改进后的CAPPS模式进行了单箱预报试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嵌套后的模式对O3浓度的变化具备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次“高影响天气”的弱降雪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2001年12月7日下午北京的一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诊断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由于受500 hPa小槽东移及850 hPa东移小高压后部带来的来自东海和南海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降雪。数值模拟结果显示:MM5模式对这次降雪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不仅模拟出了北京地区的降雪量,而且对这次过程大尺度背景场的演变、触发机制和水汽源有很好的表述。利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对这次弱降雪过程引起交通大阻塞的可能因素进行了探讨,说明建立城市预警系统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遥感技术与地面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市热岛现状作观测研究,得到北京城市地面的温度分布特点。使用北京大学城市边界层模式从气象观点就“楔形绿地”规划对北京城市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模式通过对城市地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进行细致描述,建立了一个细致模拟城市特点的城市边界层能量平衡模式,并用此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做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一个最小分辨率为500 m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来研究城市边界层在中尺度背景场作用下的精细结构。通过个例模拟,模式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城市边界层的风温场分布情况,可以用来对楔形绿地规划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规划后的气象场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建造大型的楔形绿地后,绿地区域及绿地周围约1 km以内的地区温度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由规划前后的地表类型改变的剧烈程度、风速大小及与绿地的距离决定,但是这种规划方案却会因城市的下风方向的风速减小而导致通风不畅。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80,自引:12,他引:80  
王建捷  李泽椿 《气象学报》2002,60(2):146-155
文中利用观测资料 (包括部分‘四大科学试验’资料 )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 ,对 1998年 6月 16~ 17日发生在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 :(1)本次梅雨锋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中 β尺度低压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上 ;在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 ,梅雨锋中α对流云系中有数个中 β尺度云呈塔状强烈垂直发展 ,它们是造成暴雨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2 )基于加密探空观测的对流有效位能计算显示 ,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强暴雨发生前 ,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可达到 2 6 0 0J/kg ;通过时间加密的探空观测有可能捕捉对流有效位能的中尺度变化特征。(3)利用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的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 (中 β降水云塔 )的结构分析显示 ,强烈发展的中 β降水云塔为有利的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 ,即对应着一个狭窄的、从地面伸展到 2 5 0hPa的正涡度区 ,其 1.5m/s的垂直上升运动与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相伴随。(4)通过分析与诊断 ,提出了低层中尺度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梅雨锋暴雨中 β尺度对流系统的气流运动图像 ,即 :在对流层低层 ,空气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流入中 β降水云塔区 ,在云塔中垂直 (略向东倾斜 )上升 ;靠近云塔南 (北 )侧边缘的上升气  相似文献   
19.
湿位涡守恒条件下西南涡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禾  邓北胜  吴洪 《气象学报》2002,60(3):343-351
运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HIRLAM)模拟了一次中国西南地区在多种活跃天气系统影响下 ,西南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东亚季风、青藏高压、地形等多种尺度与不同高低空环流形势配合以及在湿位涡守恒条件下对流发展时 ,潜热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中尺度涡旋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 ,探讨了西南涡和局地降水增强与消亡的成因与理论 ,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SSM/I微波遥感图像分析海上台风的螺旋云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游然  许健民  张文建 《气象学报》2002,60(4):477-485
文中介绍了美国国防气象卫星专用微波成像仪 (SSM /I)上各通道的特性 ,分析了大气中各种粒子 (尤其是云滴和降水滴 )对各通道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效应。通过对SSM /I图像上台风单通道剖面、双通道散点图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在微波图像上表现形式的内在物理原因。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降水指数 ,方法是 :将 85 .5GHz的吸收段对称拉伸到散射段的延长线上 ,然后求归一化后的 19.35 ,37.0GHz和经拉伸处理的 85 .5GHz图像 3者的平均值。 3个通道合成降水指数克服了 37.0GHz对大雨滴不敏感 ,和 85 .5GHz对中等大小雨滴不敏感的缺点 ,比原始单通道微波图像更清楚地显示了台风的螺旋云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