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量的加大,勘查与环境矛盾不断出现。深孔钻探施工周期长,对施工场地地表土壤及植被污染严重;机械设备修理、废弃油料、存放油类的临时仓库、废弃泥浆、岩粉如处置不当也会对地表土壤产生污染;钻孔冲洗液漏失会污染地下水等。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防止破坏、污染生态环境,在当前矿产勘查钻探施工中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河北省滦州市古马铁矿深部钻探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结束采取了铁质循环槽、铁质水箱、防渗布和面包砖硬化地面等一系列绿色勘查技术措施,确保了钻探施工场地未受污染,施工结束后恢复原地貌情况良好,为以后岩心钻探工程中深孔绿色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2.
阳储岭斑岩型W-Mo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是华南地区最早发现的斑岩型钨钼矿床。已探明WO3资源储量6.13万吨(平均品位0.2%),Mo资源储量1.69万吨(平均品位0.03%~0.06%),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区内发育早期花岗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斑岩,钨矿体以细脉状和浸染状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体内,而花岗闪长岩内未见矿化。两期岩浆活动与钨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制约其含矿差异性的因素尚不清楚。本文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两类岩浆结晶分异程度、氧逸度、岩浆流体卤素浓度,探讨其对钨成矿的制约。黑云母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阳储岭两类岩浆岩均为壳源,但显著不同于S型花岗岩的Mg/(Fe+Mg)和AlVI值,指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黑云母的微量元素信息显示,相对于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类型一),二长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类型二)显示低的K/Rb、Nb/Ta比值,高的Rb、Cs、Nb和Ta含量,表明其分异程度较花岗闪长岩更高,更有利于钨的富集。两类黑云母所指示的岩浆氧逸度均在NNO缓冲线附近,表明其母岩...  相似文献   
113.
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西段石炭纪构造背景的认识,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金龙10井区石炭纪安山岩岩心样品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322.4±1.1) Ma,属中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安山岩属于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略向右倾,具微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整体相对富集P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具有消减带弧火山岩的特征。安山岩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接近幔源岩浆的比值。研究区安山岩属于正常的岛弧火山岩,源于富水地幔楔,是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并对比相近时期岩浆岩,综合认为研究区安山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为西准噶尔残余洋盆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且残余洋盆在(322.4±1.1) Ma时还未完全关闭。  相似文献   
114.
湿地水文是形成湿地的发生学因素,“淹埋深-历时-频率”(S, D, F)是表征湿地水文的特征指标。为了推进(S, D, F)阈值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总结了(S, D, F)阈值研究的一致结论:S阈值确定的原则是水饱和至地表;D阈值确定的原则是从水饱和开始到厌氧环境形成的时滞;F阈值应取≥50%。通过对这些一致结论的分析后认为:D阈值确定的原则存在着科学性问题;目前(S, D, F)阈值研究理论针对正常情况下湿地类型,不适合非正常情况下的湿地类型。为了科学地解决(S, D, F)阈值问题,必须构建新的(S, D, F)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S, D, F)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以及(S, D, F)阈值科学性检验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淹埋深-历时-频率"(S, D, F)阈值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土壤学、植物生态学、系统论、地理系统学说以及反演理论等的相关原理,系统分析了湿地(S, D, F)阈值确定的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水饱和至地表的最大地下水埋深、湿地植物主要根系分布层下限和沉水植物分布下界淹水深分别是湿地土壤上界、湿地植被上界和湿地下界的S阈值;D阈值只能通过湿地土壤或湿地植被边界界定在水位过程线上反演,稳定湿地边界的D阈值应取与50%频率值对应的D值或D值的多年平均值,波动湿地边界的D阈值是常数;"非正常情况下"湿地的D阈值应参照湿地水文地貌分类的同一区域子类中"正常情况下"的湿地的D阈值;检验D阈值科学性的标准是利用D阈值确定的湿地水文边界必须与湿地土壤边界或湿地植被边界耦合。  相似文献   
116.
西准噶尔哈图成矿带主要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图成矿带位于西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大断裂的西北侧,是新疆北部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哈图成矿带从西南至北东依次分布着哈图、齐Ⅱ、齐Ⅲ、齐Ⅳ以及齐Ⅴ等金矿床,这些金矿床均受NEE向的安齐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工业类型分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笔者重点研究了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床。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将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床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哈图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齐Ⅱ、齐Ⅴ金矿床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从早阶段至晚阶段,哈图、齐Ⅱ、齐Ⅴ金矿床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13~285℃、240~306℃、225~319℃;w(Na Cleq)分别为0.53%~4.14%、1.91%~7.99%、0.88%~3.23%;密度分别为0.574~0.948 g/cm3、0.730~0.934 g/cm3、0.536~0.918 g/cm3,成矿压力分别为52.1~69.5 MPa、62.9~68.8 MPa、49.9~80.7 MPa,均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三者的成矿深度平均值均为2 km左右。哈图、齐Ⅱ和齐Ⅴ金矿床成矿流体分别属于Na Cl-H2O±CH4±CO2±N2、Na Cl-H2O±CH4、Na Cl-H2O±CH4±CO2体系。水-岩反应作用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泥浆在煤系地层钻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泥浆在钻探施工中的作用出发,详细介绍了泥浆材料、造浆方法、泥浆质量以及泥浆土的鉴别与配制,并运用实例,介绍二种地层条件下泥浆的使用方法:在地层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泥浆替代套管支护孔壁;在复杂地层钻进中使用泥浆保护孔内安全。  相似文献   
118.
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已经证实,南堡5号构造火山岩储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蚀变.从火山岩的蚀变机理入手,研究分析了蚀变对火山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应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压汞参数法、应力敏感法和最小含油喉道半径法确定了研究区物性下限:孔隙度为2.5%,渗透率为0.04×10-3 μm2.物性下限的确定有利于划分储层与非储层,统计储层的有效厚度,对储量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其他地区蚀变火山岩物性下限的确定具有参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9.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铜钴资源闻名于世,同时也赋存一定的铀矿资源。铀成矿作用分别与大陆裂谷及盆地成岩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陆碰撞期(720~652 Ma)、卢菲里安变质高峰期(550~530 Ma)相对应。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多期次热流体,从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铀岩石萃取铀元素并在构造发育的区域富集成矿为其主要的成矿模式,其变质基底或班委乌卢基底可能提供了铀物质来源,热流体为载体,断裂及穹窿构造则提供通道与空间。含铀矿体多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围岩褐铁矿化及方柱石化对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铀矿成矿条件较好,下罗安群受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强烈且蚀变较为发育的区域为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1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utomatic approach to road marking reconstruction using stereo pairs acquired by a mobile mapping system in a dense urban area. Two types of road markings were studied: zebra crossings (crosswalks) and dashed lines. These two types of road markings consist of strips having known shape and size. These geometric specifications a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recognition of strips. In both cases (i.e. zebra crossings and dashed lines),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main steps. The first step extracts edge points from the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 pair and computes 3D linked edges using a matching process. The second step comprises a filtering process that uses the known geometric specifications of road marking objects. The goal is to preserve linked edges that can plausibly belong to road markings and to filter others out. The final step uses the remaining linked edges to fit a theoretical model to the data. The method developed has been used for processing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 Road markings are successfully and precisely reconstructed in dense urban areas under real traff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