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质学   4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云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将研究区域分为了北疆沿天山西部和中部地区,分析结果表明:(1)降雪前和降雪期间的云类型以层云、积云、高层云和深对流云为主。(2)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均值分布在58.65~67.29 μm之间,冰粒子数浓度的均值在41.2~76.5 L-1之间,冰水含量的均值在25.4~135.1 mg·m-3之间,雪水含量均值在28.0~88.0 mg·m-3之间,降雪强度均值在0.08~0.36 mm·h-1之间。(3)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冰水含量、雪水含量和降雪强度均值分别比降雪期间大2.9 %、6.2 %、34.4 %、36.4 %和18.7 %,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2.
新疆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0oC层和-20℃层的适宜高度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同时山区和平原交界处的地形和热力不稳定作用对对流风暴的触发和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普勒雷达PUP产品的分析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在组合反射率因子(CR)图出现了中心强度为63dBZ强对流单体和大面积〉50dBZ的强回波区;在反射率因子剖面(RCS)上表现为60dBZ强回波区的高度已达到5km,50dBZ强回波区的高度达到7.3km,整个回波顶高度达到12km的强回波墙,十分有利于冰雹的形成;在冰雹发生前期,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中气旋,促使对流风暴单体加强和维持;在冰雹形成区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跃增及其密度〉3.5g/m3十分利于冰雹的产生。  相似文献   
23.
《New Astronomy》2003,8(5):457-463
Orbital period variations of two 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binary systems, RT CrB and PW Her,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orbital period of RT CrB undergoes a cyclic oscillation with a period of 53.9 years. For PW Her, an alternate change, with a period of 42.7 years, is found to superimpose on a rapid secular increase (dP/dt=+3.53×10−6 days/year). If the period oscillations of those two systems are caused by the light-time effect of a third body, the analysis for RT CrB indicates that the third body would be a low-mass main-sequence star, while, for PW Her, the mass of the third body should be no less than 7.8 M. Since no spectral lines of the third body were seen in PW Her from the spectroscopic study by Popper [AJ 100 (1990) 247], if there is a third body in the system, it can only be a black hole. However, as both components in the two binary stars were showing strong chromospheric activity, the alternate period variations are more plausibly explained as the result of magnetic activity cycles. No secular period changes of RT CrB are found,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detached evolved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long-term period increase of PW Her may indicate that it is on an active phase of mass transfer (dm/dt=2.17×10−6 M/year).  相似文献   
24.
新疆百里风区地形与大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风是影响新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最典型的是百里风区,代表站为十三间房,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该区域风力强劲,大风频繁。根据山口的狭管效应和冷空气越山后流波风的理论,利用近2年的实测风资料,对百里风区有强风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估算和实例的验算,结果表明在冷空气入侵的过程中,上游木垒站与十三间房站风速存在着很好的延时9~10小时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晴天边界层的探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仲  魏文寿  何清  郑伟  胡文峰 《气象》2012,38(5):577-584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8和10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沙漠晴天边界层湍流、大气温度、水平风速风向以及垂直速度的发展演变特征和日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能较好地反映晴空湍流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能力,可以详细刻画湍流发展旺盛区域的高度、强度及其演变特征;沙漠夏季白天湍流发展剧烈,旺盛区域顶部可达4000 m高度左右。(2)RASS系统对沙漠边界层大气温度的探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其近地边界层温度符合一般的日变化规律,昼夜温差显著,白天高温维持时间长,升温过程相对滞后于近地表气温。(3)风廓线雷达对大气风场的探测结果与地面风速风向一致,沙漠晴天主要受东风和东北风控制,风速较小,平均在2.0~6.0 m·s~(-1)范围变化。(4)沙漠腹地大气垂直速度变化符合静力平衡理论,铅直方向运动很弱,一般在-1.0~1.0 m·s~(-1)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11年7月1-31日在青藏高原北侧民丰站进行加密探空观测获取的高空气象资料,分析了民丰夏季大气结构和塔里木盆地南缘上空的水汽特征。结果表明:(1)受青藏高原地形热力影响,民丰夏季对流层高度可达到16 000m以上,其绝对高度与珠峰地区对流层绝对高度相近;0℃层高度约为3 450m,略低于珠峰地区。(2)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北侧表现强劲,呈东西向分布,厚度约为12 000m,最大风速中心带位于10 700~11 400m高度,最大风速达到45m.s-1以上。(3)受副热带西风急流底部西风和西西南风影响,夏季青藏高原西北部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塔里木盆地南缘,若羌、民丰及和田站上空3 000~7 500m高度存在湿度大值层,平均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最大湿度可达到85%以上。(4)民丰夏季白天对流边界层可达到3 200m高度,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约为1 200m,远远高于珠峰地区的观测结果,但低于敦煌地区的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欧洲识别冰雹云的Y模式、Y值分布图以及区域降雹分布图的绘制。结合玛纳斯河流域一次强降雹过程的观测资料,研究和探讨了利用Y值分布图或区域降雹分布图,在识别雹云、指挥防雹作业、评估防雹效果以及研究雹云的降雹特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利用克拉玛依区气象站1957-2016年历年12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序列检验、不成对秩和检验以及t-检验法等统计学方法,对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前历史期31 a和作业期29 a的年12月降水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系统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冬季12月降水量明显增加,降水量平均值增加了2 mm。运用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达到0.025,参数性t-检验显著性水平也接近0.025。选取统计显著性水平0.1置信区间,计算得,冬季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平均年12月降水量绝对增加值为1.15 mm,相对增加率为24.5%。从而得出:开展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后,克拉玛依市冬季降水量有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9.
石茹琳  银燕  陈倩  王旭  况祥  张昕  王智敏 《大气科学》2021,45(1):107-122
利用带有分档微物理方案的中尺度模式(WRF-SBM)模拟了一次新疆夏季的冰雹天气过程,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气溶胶浓度变化对雹云微物理特征、降水过程及冰雹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气溶胶浓度越大,对流云发展越旺盛。雹云发展阶段,云中液水含量随气溶胶浓度增加而增多,冰水含量在中度污染时最多。冰雹的含量随气溶胶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相较而言中度污染条件下,云滴尺度适当,过冷云水含量相对充足,更有利于液相水成物向冰粒子的转化,也更有利于冰雹的生长。冰雹最初几乎全部由冰晶碰冻过冷水生成,随后该过程迅速减弱,液滴冻结过程短暂地成为主要来源,但冰雹一旦形成,自身就会迅速收集过冷水开始生长,成为冰雹生长的主导过程。重度污染条件导致各种成雹过程推迟发生。气溶胶浓度增大导致地面液相累积降水增加,冰相累积降水先增加减少,并且气溶胶浓度适当增大可使降雹量及冰相降水中冰雹的比重增加,过量则会减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最适合冰雹生长的“最优气溶胶浓度”,同时也是人工防雹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浓度。  相似文献   
30.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资料,结合飞机定位播撒,在目标云体上截取一个作业区,同时在作业区两侧设立2个对比区,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强度数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3条雷达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飞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扩散区较上风方的自然区,雷达回波强度值有明显增强趋势。本文应用2007年12月26日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数据、雷达站上游气象探空以及人工增雪飞机播撒催化剂的航迹等资料,针对新疆冬季层状云的早期催化效果评估,作者设计了新的检验模式,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具体方法为:(1)在雷达的平显气象回波(PPI)上,截取一段飞机播撒催化剂航迹;(2)设定宽10 km的带状航迹为“播撒区”,代表播撒状态下云的演变;上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A”,代表自然状态下云的演变;下风方宽10 km的区域为“对比区B”,代表扩散状态下云的演变;(3)分别计算3个区域的雷达回波强度(dbz)总值。随着雷达观测的继续,可以得到雷达回波强度(dbz)随时间变化的3条曲线;(4)对比分析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初步得出结论:人工增雪飞机进行播撒催化剂后,作业区及“对比区B”的回波强度总值,比“对比区A”的回波强度总值,有明显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