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变化的人文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根据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进而从用水行为和水量均衡角度讨论了绿洲变化的人文作用机制 ,认为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变化与传统农业外延式扩张机制密切相关 ,而传统农业扩张机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短时期内难以打破。而不打破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人文机制 ,任何试图扭转此类地区绿洲环境恶化趋势的措施都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2.
以中国风沙高发区河西走廊为研究对象,应用河西走廊敦煌、酒泉、张掖和民勤4站2006—2017年逐日19:00每50 m加密高空资料和07:00规定层、特性层高空资料,分别采用平滑位温法、T-LnP法,统计分析了该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边界层高度与风沙强度的关系,得出边界层高度与风沙强度成正比。进一步从地面风速、相对湿度、地气温差日变化得到春季午后风沙天气多发和强发的主要成因,得到了沙尘暴不同环流形势下的边界层高度持征,以及高空风速≥15 m·s-1的最低高度与风沙强度的关系,从而为风沙天气预报提供技术帮助。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年均边界层高度1 700~2 200 m,4—6月较高,在3 000 m以上,敦煌4—5月在3 500 m以上。边界层高度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0 cm最高地温较密切,与最高气温、极大风速成正比。边界层高度随着风沙强度的增强而增高,4月强沙尘暴和大风的边界层高度均大于3 100 m。春季风速随着风沙强度的增强而增大,最大风速集中时间在12:00—18:00,春季13:00—14:00风速最大、相对湿度最小、地气温差最大,因而也是风沙天气出现最多和强度最强的时段。沙尘暴持续时间越短,边界层越高,4—6月下午的沙尘暴较高,为2 800~3 100 m。沙尘暴不同环流形势的边界层高度中西风槽型整体较低;平直西风型4、6月和8月较高,均达3 100 m以上,8月为3 580 m;而西北气流型高于西风槽型,5—6月大于3 200 m。不同风沙强度高空风速≥15 m·s-1的最低高度,冬春季较低,夏秋季高;浮尘较高为4 884 m,大风伴沙尘最低为2 471 m,大风沙尘暴07:00较19:00高600 m左右,明显较边界层高1 000~2 000 m。  相似文献   
33.
利用兰州和民勤两站干年(1995年)、湿年(1994年)的5~6月08:00和20:00气象观测资料,采用Scorer背风波参数等方法对兰州小高压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动力和热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兰州存在明显的背风波效应和下沉逆温;民勤有较强的逆温层特征,逆温频数多且强度大,辐射和扰动逆温较明显,它们的背风波和逆温层特征影响着兰州小高压的形成、尺度和位置。兰州小高压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的一种边界层现象,与青藏高原北部较强的逆温和背风波效应有着重要的关系,运用中尺度天气学方法得出兰州小高压的预报流程,以建立其诊断和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4.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 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6 m×5 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干旱地区植被指数(VI)的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以位于典型干旱区的甘肃河西地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为例,对NDVI、SAVI、MSAVI和GEMI等4种VI(植被指数)受土壤背景光谱影响的程度和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VI提取植被信息时植被土壤噪音比的变化发现,植被覆盖较低条件下VI提取植被信息总体受土壤背景光谱影响程度较低,相比而言,GEMI提取植被信息中受土壤背景影响最小,其他3种VI的区别不太明显。通过分析不同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反映速率变化及不同覆盖条件下不同VI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发现,NDVI探测低盖度植被的能力最强,GEMI次之。GEMI可能是干旱地区植被探测较适宜的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36.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使用便携式防沙风速廓线测量仪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了单个植物的阻风作用以及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内的近地面风速、输沙量;同时调查了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油蒿、沙蒿、柠条和花棒的个体空间构型分别是:沙蒿、花棒株型为疏散丛生型;柠条株型为中间丛生型;油蒿株型为紧密丛生型;近地面0~50 cm层的阻风阻沙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油蒿>沙蒿>柠条>花棒。演替更新过程中,柠条、花棒、沙蒿逐渐衰退,到顶级群落阶段已完全从群落中退出,油蒿形成单一优势种顶级群落。由于优势种群的变化,从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相对稳定阶段(顶级群落阶段)的演替更新过程中,近地面粗糙度从0.003 cm、6.039 cm增加到17.726 cm;在流动沙丘2 m高度风速为6.5 m·s-1时,相对稳定阶段没有出现风蚀,发展阶段输沙量只达到1.83 g·cm-1·h-1,占到初始阶段的3.2%。在3 m高度风速相同时,发展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54.29%,沙结皮厚度达到1~3 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1%,已经基本实现防风固沙;相对稳定阶段近地面风速较初始阶段降低了83.68%,沙结皮厚度达到5~6 mm,所占面积比例达到98%,完全实现防风固沙。  相似文献   
37.
河西走廊东部近50a沙尘暴成因、危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13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武威等四站建站以来近50a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河西走廓东部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时空特点、成因及造成的危害情况,指出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暴天气主要是由大风天气过程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干旱气候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它造成河西走廊东部两亿多元的经济损失,使50多人丧生。为了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和损失,最后提出沙尘暴天气的防御对策是:建立沙尘暴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早发现早预防;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增雪作业;恢复生态植被,控制土壤沙化,减轻沙尘暴危害。  相似文献   
38.
干旱沙区几种果树生理生态特性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择沙区栽培的金冠苹果、毛里斯苹果、新红星苹果、苹果梨、锦丰梨、民勤小枣等主要的经济树种及其常用砧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各树种光合、水分生理指标和合理灌水生理指标的测试分析及各树种和其常用砧木PV曲线的绘制。分析讨论了几种果树的主要水分参数、抗旱特性及对沙区干旱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首次提出以水势和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来确定几种主要经济树种合理灌水方案的观点和方法。同时结合几种主要经济树种在河西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表现情况,对它们在河西沙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河西沙区今后应以"三梨二枣和酿酒葡萄"作为经济林发展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9.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天气与武威市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1991-2003年春季污染浓度资料和1971-2003年气象要素资料, 分析污染物浓度与各种气象要素和非气象要素的关系, 找出造成河西走廊东部春季污染严重的气候成因, 并提出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结果表明, 春季3~5月沙尘暴发生日数和颗粒物污染资料两者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达0.8, 沙尘暴天气是造成河西走廊东部春季空气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民勤绿洲区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分析得出紫花苜蓿在刈割前10d灌溉的平均耗水系数比刈割后灌溉的平均耗水系数降低18.6%, 平均水效益提高23.3%; 采用沟畦小块(面积0.03hm2)刈割前10d灌溉的紫花苜蓿平均耗水系数为0.228kg·g-1, 平均水效益为4.39kg·m-3, 平均水经济效益为8.78元·m-3; 是沟畦小块(0.03hm2)灌溉小麦耗水系数的47.2%, 水生产效益的212%, 水经济效益的309%。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水效益的研究表明, 加拿大Ranger Lander、Kane和新疆大叶苜蓿的水效益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的水效益。同时, 通过对干旱荒漠区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以及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分析, 提出了改革种植业内部粮经饲以往的面积比例65:32:3为可行比例1:1:1, 以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紫花苜蓿草产业为突破口, 走紫花苜蓿产业化道路最终实现高效节水持续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