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199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重庆市沿江经济带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项目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游长寿—巫山段的有毒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的特征,并对名优特作物的发育进行了地球化学预测:Cd、Hg是本区最重要的污染元素;本区长江主流沿岸土壤植物营养元素丰度与全国均值相比,大于2的有Corg,大于1的有N、B、TFe2O3、Zn、K2O。主要的名优特是榨菜、奉节脐橙和亚热带水果  相似文献   
52.
<正>Objective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in SW China is the only one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n China recognized by international geologists.Previous studies of ELIP over past two decades indicate that the ELIP age,duration,scale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are still controversial.Among those scientific topics,some  相似文献   
53.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的碰撞碎裂解体对其运动特性有显著控制效应,进而影响堆积体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本文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分析原理,解译了滑体碰撞碎裂过程和特征。通过岩石坠落碰撞试验,量化了碎屑物粒径,岩块质量损失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得出碰撞速度增加会使碰撞块体质量损失增大,碎裂物粒径更小,从而降低滑体摩擦系数。开展碰撞前后岩块的岩石常规力学实验,发现碰撞后岩石的力学参数指标会降低。最后借助岩石滑槽碰撞模型试验,获取岩块撞击方式和撞击速度等对滑距和堆积形态的控制效应。研究可为高速岩石滑坡成灾范围的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人工与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结果的差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昌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工和自动站24小时基准观测期间的气温资料。以日、月、季不同时间尺度及不同天气现象情况下的差异规律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超出正常范围的只是极个别值。无论是日均气温,还是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对比差值均有由大向小的渐降趋势。天气现象对气温的观测有所影响,尤其是出现露和阵雨的情况下二者差值较大,最大达1.5℃。西昌有干季、雨季之分,月平均和季平均的气温对比差值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干季气温对比差值较小,平均为-0.39℃,在雨季较大,平均差值为-0.43℃。根据总云量分为晴、阴天,在阴天中又区分了阴天有降水和阴天无降水的情况,发现阴天的气温对比差值略大于晴天,阴天有降水时的气温对比差值略大于无降水时的对比差值,说明降水对气温的观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55.
2012-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干旱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资料从大尺度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热带海表温度、北极涛动、平流层极涡等方面分析了2012-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干旱的成因。结果表明, 西南水汽输送偏弱、高纬度地区南下冷空气路径偏东、冷暖空气难以在西南地区上空交汇, 是此次持续干旱的直接原因。这段时间西南地区大都受平直西风气流控制, 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偏高, 不利于这些地区气旋性环流的发展;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变化,特别是冬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持续偏高, 使得菲律宾地区上空低层反气旋异常环流增强。这些都导致了西南向水汽输送偏弱。此外, 北极涛动异常变化对西南地区的干旱也有重要影响, 北极涛动持续处于负位相, 不仅使南支槽减弱变浅, 西南水汽输送减少, 还导致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弱, 使北方南下冷空气主体偏东。冬季平流层极涡强度的变化在各个高度的位势高度场和位势涡度场上都有体现, 其变化对冷空气的强度及路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6.
714CDN天气雷达长时间满负荷运行,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故障。准确、快速地发现故障并及时排除,是确保天气雷达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雷达发射系统、天馈系统和基础供电电源部份故障排除过程的分析,为C波段天气雷达故障排除提供经验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7.
康定岩群出露在四川康定—西昌—攀枝花—云南元谋一带,前人曾测得过较多的康定岩群太古代—古元古代同位素年龄,随着工作的深入,亦获得大量的青白口纪同位素年龄.本文对出露于攀枝花大田地区的康定岩群咱里岩组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同时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康定岩群咱里岩组...  相似文献   
58.
斑岩铜矿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斑岩铜矿研究在构造和岩浆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成矿金属和成矿流体来源、矿石伴生金属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工作揭示:斑岩铜矿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洋壳高浮力块体(包括无震海岭和洋底高原)的俯冲有关,高氧逸度的岩浆活动有利于斑岩铜矿的形成,与无矿斑岩体相比,含铜斑岩体一般具有低稀土元素含量以及亏损Ho和Er等特征;斑岩铜矿中铜和金多由俯冲洋壳所释放的流体对地幔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释放而来;在部分斑岩铜矿中,岩浆来源流体可构成绢英岩化期流体的主体;斑岩铜矿伴生金属组分的含量受许多因素控制,其中包括岩浆源区地幔演化、火成岩岩石类型、岩浆侵位深度和成矿温度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应作为找矿标志在实践中运用。  相似文献   
59.
李崇银  黎鑫  杨辉  潘静  李刚 《大气科学》2018,42(3):505-523
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和LICOM2.0模拟结果的分析研究,简要介绍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联合模(PIOAM)的存在、特征、演变及其影响等问题。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资料进行EOF分解,都清楚表明其第一分量在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的空间形态与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联合模(PIOAM)非常相似,说明PIOAM是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海温异常模态。对应PIOAM的正、负位相,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夏季(JJA)850 hPa距平风场有近乎相反的异常流场形势;对流层低层的Walker环流支和亚洲夏季风都出现了不同特征的(近乎相反)异常;在PIOAM正(负)位相将使得100 hPa的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对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曲面上的海温异常(为了方便将其称为SOTA)进行EOF分解,发现其第一模态也是一个三极子模态,即当赤道中西印度洋大部分海域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分海域偏暖(偏冷)时,赤道东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大部分海域则偏冷(偏暖);它与太平洋—印度洋表层的PIOAM十分类似,也表明PIOAM在海洋次表层也是存在的。高分辨海洋环流模式LICOM2.0的模拟结果,无论是对太平洋—印度洋表层还是次表层的PIOAM的特征和演变都刻画得很好,这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PIOAM是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实际存在的一种海温变化模态。PIOAM正、负位相不仅对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非常不一样的影响(不少地方有反向的特征),还会对南北美洲和非洲一些地区产生不同影响;而且其影响与单独的厄尔尼诺(El Ni?o)及印度洋偶极子(IOD)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0.
根据化探分析数据结果和以往的工作成果、地质特征,分别对马思罗沟地球化学场特征、主成矿单元素异常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研究分析,从而推断解释综合异常(Hs-2)对成矿的有利性。确定该地区元素异常分布受构造的影响,确定该地区具有找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