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544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91.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2010,(9):10-10,13
日本“根据地震活动评价预测地震发生的研究小组”公开征集根据地球物理学数据(利用震源目录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的地形变数据等)统计预测日本全境领域的地震活动模式,并对其模式的预测精度开展比较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在统计学或物理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2.
本文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相结合,建立三维矢量数学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区的受灾状况和受灾程度,对三维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快速查询、检索、显示、输出、统计、分析及三维可视化,为基于地理信息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一个真三维的立体可视平台,为地震应急决策部门进行灾害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仿真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93.
朱红彬  李红  邢成起  韩孔艳 《地震》2010,30(4):114-123
本文通过分析、 研究华北地区第三、 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认为: ① 华北地区第三、 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 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 未来第5活跃幕首发强震前, 以发生中强地震作为序幕的可能性较大; ② 华北地区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 对其后活跃幕首发强震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指示作用。 由于华北地区可能即将进入新的强震活跃幕, 该研究对判断华北地区未来强震趋势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4.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历史强震的影响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历史地震对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县(市)的影响烈度,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发生的强震对其内部县(市)的影响十分显著。自1484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块内部93.7%的县(市)遭受过Ⅵ度的破坏,55.7%的县(市)遭受过Ⅶ度破坏,5.1%的县(市)遭受过Ⅷ度破坏。新一代区划图中应考虑历史地震的影响,提高该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5.
地震海啸的激发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海啸的激发和传播两个方面简述了有限矩形源产生的地表形变场、浅水波浪理论和Boussinesq方程等基本理论,讨论了震源参数对海啸传播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海啸的数值模拟方法,介绍了我国地震海啸的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96.
The regulation of the National Significant 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Regions(NSSMPR for short) is defined by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The first stag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as finished from 1996 to 2005.The second stage is being carried on from 2006 to 2020.With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this paper follows up and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from 1996 to 2012 in the Chinese mainland.Based on analysis of earthquake examples and investigation data,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disaster mitigation is good,and on this basis,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相似文献   
197.
在前人关于于田地区地壳水平分层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台GPS连续观测资料粗略确定各层的粘滞系数。基于粘弹水平分层模型,分别计算了2008、2014年两次于田7.3级地震的粘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基于粘弹库仑应力变化,采用“直接”余震频次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区域范围内与主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直接相关的理论地震频次。提出基于理论与实际地震频次对比以及理论与实际地震频次-距离衰减曲线拟合残差对比估计与主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直接相关的后续最大地震震级的方法。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示,与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直接相关的最大后续地震震级为MS7.2~7.5,而2014年于田7.3级地震的估计为MS6.3。前者与2014年于田地震7.3的震级非常接近。由于震级相同、空间距离较近、时间间隔较短、区域外力作用相同、两次地震构造关联性较强且具有较明确的应力相互作用,因而认为2008、2014年两次7.3级地震构成一对广义的双震型地震,这与该区域以往序列类型特点相吻合。对震级下限及G-R关系b值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显示,当粘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确定之后,震级下限对后续最大地震震级估计影响不大,但G-R关系b值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8.
对前郭M_S5.8地震后6个月(2013年10月31日~2014年4月30日)内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吉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研究了序列活动特征。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区呈NW走向分布,长轴约11km,短轴约6km。震源深度为5~15km。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该序列可能与NW走向的通榆-长春隐伏断裂活动有关,序列具有b值较低、5级地震频次高、发震时间集中的特点。序列主要起伏活动可以分为3个时段:主震后10天,余震强度衰减不明显;此后的2次起伏活动,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平静-增强(震级爬升)-发生强震和增强(震级爬升)-平静-再增强(震级爬升)-发生强震的特点;在序列早期阶段,震级-频度无法拟合成1条直线,G-R关系在低震级段和高震级段呈现2个线性段;在M_S5.8地震前h值有变小的趋势,且接近1;而M_S5.8地震后h值明显增大;M_S5.5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比较慢,p值为0.76;M_S5.8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较快,p值为1.17。  相似文献   
199.
选用首都圈测震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2014年小震波速比值,系统分析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中强震孕震过程的前兆信息。为了保证多台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对其计算条件进行了合理限制。计算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多次波速比低值异常,在震源区附近存在显著的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发震地点多为异常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0.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临潭-宕昌断裂的东段,遥感和DEM研究表明,该断裂东段在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自岷县至宕昌,断裂由左旋走滑兼具逆冲性质转为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现场烈度和灾害调查发现,Ⅶ度区内形成Ⅷ度的异常点,在Ⅵ度区内形成Ⅶ度的异常点,这些异常点分布在沿断裂带附近约2km的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盘。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临潭-宕昌断裂在岷县以南以走滑运动为主,强震动主要沿断裂传播,同时由于断裂活动形成软弱地基,强震动引起地基失效造成灾害,形成了烈度异常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