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了内蒙古羊草草原2003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表明,两个生长季的CO2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其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这种现象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现象一致;另一种类型是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午间.CO2通量的吸收和排放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2003年均发生于7月,分别为-7.4 g·m-2·d-1(白天)和5.4 g·m-2·d-1(夜间),而2004年发生在8月,分别为-12.8 g·m-2·d-1(白天)和5.8 g·m-2·d-1(夜间).2003年128 d的植物生长期内,整个生态系统白天固定了294.66 g CO2·m-2,同时期夜间释放了333.14 g CO2·m-2;在2004年116 d的生长期内白天固定了467.46 g CO2·m-2,夜间释放了437.17 g CO2·m-2.根据两个生长季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生态因子中,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连续的降雨会引起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的降低;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决定白天CO2通量的主要是PAR,二者呈双曲线关系;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CO2通量显著低于适宜土壤湿度状况下的CO2通量,且当PAR>1200 μmol·m-2·s-1时,生态系统出现了光饱和现象;CO2通量明显地被高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抑制;夜间CO2通量主要依赖于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92.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市土地利用/覆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灵通 《干旱区地理》2007,30(4):85-589
为消除地形复杂地区不同地物的同谱异物现象,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分区分类方法对宁夏银川市1991和1999年的Landsat TM/ETM 影像进行解译,得到了银川市两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动态度及状态指数模型,对银川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状况和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银川市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林地、耕地和城市用地转入大于转出,朝着规模增加的方向发展,而草地和水体转出大于转入,朝着规模缩小的方向发展,未利用地虽然转入大于转出,但变化缓慢;土地利用/覆被年变化率最大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未利用地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3.
本文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编写的《Compendium of tourism statistics》等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1993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境旅游人数发展状况和各国所处地位,并使用移动平均模型对2010年和2015年进行预测,揭示了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态势与前景。所得结论为:(1)次区域旅游发展迅速,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各国国际旅游水平相差很大;(2)云南省国际旅游水平处于中等地位,且有下降的可能。据此,本文对次区域和云南省国际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4.
杜灵通  徐友宁  宫菲  丹杨  王乐  郑琪琪  马龙龙 《地质通报》2018,37(12):2215-2223
准确评估大型能源基地矿业开发活动对区域植被生态系统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2000—2017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连续观测的生态系统参量,定量研究宁东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以来的植被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矿业开发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宁东煤炭基地开采活动的持续,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与大气之间的水汽交换强度整体增强,归一化植被指数、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净生产力和蒸散的年增长幅度分别为0.0053、5.10g·C/(m2·a-1)、4.10g·C/(m2·a-1)和6.62mm/a;这4种指标在空间像元上也以增长趋势为主,且未来多数像元有持续增强的特征,但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却在降低。空间分析表明,大尺度植被生态演变受矿业活动影响微弱,其主要受制于气候和区域性的生态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95.
冻结层上水的分布及工程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明堂  马巍  穆彦虎 《冰川冻土》2021,43(6):1794-1808
作为一种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水文地质现象,冻结层上水(或多年冻土层上水)的分布受局地因素的控制,且随活动层的季节性冻融而变化,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年冻土环境中的水热平衡。多年冻土将冻结层上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在暖季冻结层上水侧向和竖向的渗流传热将加剧多年冻土的退化,也会对上覆工程构筑物的稳定运营造成极大威胁。目前关于冻结层上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特征、变化规律、流量计算、渗流模拟、水热耦合等方面。研究发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加剧,随着冻土厚度变薄和融区出现,冻结层上水的流量及其与地下水的交换量均发生变化,除了影响局地水文特征外,还与工程病害密切相关,如坡脚积水、路基沉降以及路面裂缝等。以区域分布特征为出发点,对冻结层上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工程影响有关的渗流传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今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冻结层上水在冻土区水文过程中的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在湿陷性黄土丘陵山区通过平山造地开辟建筑场地,施工后高挖填方边坡变形特征及其交界线在坡面出露位置土体内部性状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关键环节。为掌握西电东送重要枢纽——同心妙岭变电站湿陷性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在该场地挖、填方区域边坡顶端布设了长度为416 m和372 m的测线,同时在挖填交界线两侧分别布设了长度为15 m和20 m的测线,利用pulseEKKO PRO专业型探地雷达,在所选测线上以0.5 m间隔为测点实施相关探测工作。结果表明:高挖方边坡波谱特征图像和地勘报告相同位置处土层分布一致,反射波较杂乱,边坡内部存在卸荷裂缝、零星破碎带等现象;高填方边坡无裂缝、局部沉陷等异常反射波面,填土均匀,填土下伏自重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潜在危险;挖填交界区域有较明显的挖填方交界线,该交界线坡度较缓,过渡均匀;交界线左侧(挖方区)探测波形复杂,岩性种类多,土体密实度高,右侧(填方区)波形规则,土性单一,土体密实度低,挖填方土性的差异性易导致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平山造地建筑场地的高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7.
基于GIS技术的青海湖流域综合整治类型区划分及整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以200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分布图为底图,结合DEM高程数据、青海湖流域草场类型图以及青海湖流域行政区划图,综合考虑青海湖流域海拔、植被分布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采用ArcGIS软件对青海湖流域进行3级划分,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区生态与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向,提出各类型区综合治理土地沙漠化、湿地萎缩和草地退化等生态与环境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8.
为提高现有多源影像无监督变化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结果易受噪声影响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极限学习机影像转换的多源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分层极限学习机(Hierarchic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HELM)通过多层前向编码获得丰富的特征表示,且当特征提取完成即可确定网络参数。本文方法首先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影像进行对数转换,以获得与光学影像相同的影像噪声分布,并利用影像平滑减少影像噪声对变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然后分别对多源影像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比两时相影像的聚类图获得初始变化检测图,选取初始变化检测图中的未变化区域的像元作为初始训练样本,构建训练样本修正模型修正初始训练样本以提高训练样本的准确性;引入HELM以实现多源影像特征空间转换,获取多时相空间转换影像,提高了算法效率;最后通过对比原始影像和多时相空间转换影像获取变化信息。两组多源影像(Google Earth和哨兵1号影像)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Kappa系数分别至少提高了6.19%和8.94%,证明了本文方法对多源影像变化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9.
宁夏网络一体化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宁夏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国内外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三级一体化接警、分区处警、信息共享的“三台合一”接处警构建模式,阐述了系统的五大特色功能,可拓宽网络化功能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0.
为了对宁夏城乡关系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该文基于2013年宁夏19个县区城乡发展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关联度模型、协调度模型、统筹发展度模型和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宁夏城乡关系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城乡关联度、协调度和统筹发展度整体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明显的相关性;南部山区是城乡发展的"塌陷区",北部地区是宁夏城乡发展的"核心区";原州区空间极化效应显著,县域尺度的城乡关系空间格局研究较为合理地反映了宁夏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