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王文孟  郭少春  崔自治 《岩土力学》2014,35(12):3385-3388
为揭示可溶盐对黄土触变性的影响程度及作用规律,以宁夏同心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干密度、含水率、含盐量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黄土的触变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触变性参数随干密度和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含水率、干密度和含盐量。在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以含盐量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发现触变性参数与含盐量呈对数关系,且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溶盐对黄土触变性的影响明显,是影响黄土触变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论对黄土地基设计、施工和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2.
压实宽级配砾质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宽级配砾质土作为垃圾填埋场复合防渗系统中土工织物黏土垫和土工膜(GCLs/GM)防渗衬垫的保护层时其水力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压力膜仪测试了土样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并借助van Genuchte方程和Fredlund 3参数方程拟合了0~3次干-湿循环的压实宽级配砾质土样的4条脱湿土-水特征曲线。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在0~100 kPa的低吸力区间内逐渐变陡,含水率随吸力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位于400 kPa附近趋于平缓;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饱和含水率存在峰值,而残余含水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两种模型拟合的宽级配砾质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差异不大,van Genuchte模型略优于Fredlund 3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试验结果与已有文献中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黏性土以及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表明作为防渗垫保护层的宽级配砾质土更有利于GCLs的吸湿与水化。  相似文献   
273.
李学丰  黄茂松  孔亮 《岩土力学》2013,34(7):1923-1930
采用宏细观结合各向异性破坏准则对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砂土的破坏特性进行分析。该准则是加载应力、组构各向异性程度和应力与组构几何关系3个因素的函数,可描述细观特性对任意应力旋转角度条件下破坏特性的影响。根据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的特点推导一般正交坐标系下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的破坏关系式,考虑应力与砂土细观组构的几何关系,推导的关系式即可分析该条件下破坏特性。材料为各向异性时,主应力轴旋转造成破坏特性发生变化,细观各向异性程度越小变化越小;材料为各向同性时,则不会造成砂土破坏特性的变化。该式表明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不同破坏特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砂土各向异性的存在。采用空心圆柱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关系式能较好描述不同应力加载角度条件下砂土的破坏特性。初步验证了由于砂土各向异性的存在使得主应力轴旋转造成了不同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274.
石磊  李陇堂  张冠乐  杨萍  高秀云 《中国沙漠》2016,36(6):1739-1747
鉴于目前中外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在国内沙漠型景区容量测算及管理应用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容量测评管理思路。根据沙漠旅游及沙漠型景区的特征,将国外LAC理论中使用分区、公众参与、动态测评等理念的优点与国内评估手段简便易行的长处相结合,提出中国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评技术——沙漠游憩使用管理框架(DRUM)。以宁夏典型沙漠型景区之一的沙湖旅游区为案例,按照设计的管理框架步骤做了初步的应用探讨,分析了不同功能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影响因素,并确定不同功能区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75.
本文尝试用群智能算法中的Pareto蚁群算法(PACA)求解复杂的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首先,建立了以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的目标函数,以水质、需水和供水为约束条件的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局部信息素强度限制,全局信息素动态更新等策略,对PACA进行改进,使蚂蚁向信息素浓度大的优化边界移动,以提高PACA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本文以河南省镇平县为仿真对象,借助RS和GIS,利用改进的PACA求解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得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的最优配置方案和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案。通过对PACA性能指标的分析,以及对PACA改进前后解的寻优对比,表明了PACA经过改进后能有效地求解多目标、大规模的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模型,提高了寻优性能、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276.
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86年、1993年及2003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1 843.43 m,面积减少了206 655.21 hm2,表明该区沙漠化面积扩大的态势得以控制并趋于减少;沙漠化程度明显减轻,严重、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转化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但在区域气候趋于暖干的情况下,面临着沙漠化发展的潜在危险;同时,近17 a来有近291 826.1 hm2非沙漠化土地变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速度为17 166.2 hm2·a-1,以草地、耕地、林地等土地沙化现象较严重,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仍然较严峻。  相似文献   
277.
沙冬青根瘤菌结瘤基因nodA PCR-R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结瘤基因nodA PCR-RFLP和nodA PCR产物序列分析技术,对36株分离自沙冬青根瘤菌菌株的共同结瘤基因nodA进行了遗传类型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6株根瘤菌nodA PCR-RFLP分析显示在80%的相似水平上聚为两个类群5个亚群;选取不同基因型代表菌株的nodA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测试菌株CCNWNX0117、CCNWNX0068、CCNWNX0083、CCNWNX0062、CCNWNX0058与中慢生根瘤菌聚在一起,系统发育地位相近;测试菌株CCNWNX0089、CCNWNX0081、CCNWNX0064与中华根瘤菌聚在一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本研究中nodA基因所揭示的沙冬青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说明沙冬青根瘤菌nodA基因遗传多样性较高,宿主结瘤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278.
分形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复杂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演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以典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段——关中经济带为例,运用分形研究量化模型对其空间结构形态的分维值研究表明:该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态也具有分形现象,而且交通网络分布的空间形态的稳定性远比城镇分布的空间形态的稳定性差;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通达能力比较强;城镇节点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从点一轴到网络是关中经济带空间系统分维演化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279.
基于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涛 《岩土力学》2010,31(5):1670-1674
利用边坡实测位移序列预测边坡未来时间的位移,可以有效地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在分析了灰色预测方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二者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新模型既发挥了灰色预测方法中“累加生成”的优点,弱化了原始序列中随机扰动因素的影响,增强了数据的规律性,又充分利用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求解速度快、易于描述非线性关系的优良特性,避免了灰色预测方法及模型存在的理论缺陷。同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模型的参数优化,通过2个工程实例说明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边坡位移的有效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80.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冬梅  王堃 《中国沙漠》2007,27(5):805-808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地、丘间盐碱滩地和缓坡丘陵梁地4种不同生境土壤中0—5 cm和5—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菌类及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三个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放线菌数量为缓坡丘陵梁地>丘间盐碱滩地>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外,其他菌类及微生物总量均为缓坡丘陵梁地>固定半固定沙地>丘间盐碱滩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各类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多,占微生物总量的70%以上;各类微生物的垂直分布,除流动半流动沙丘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及好气性固氮菌数量为5—20 cm高于0—5 cm外,其他生境条件下各种微生物类群数量均为0—5 cm高于5—2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