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53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 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为例, 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 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 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 下降或不变), 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 热源的位置和分布、 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2.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了研究区近10年来998个场地钻探数据和500组土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然后统计得到研究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建立场地力学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不同地震强度下基于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分布图.  相似文献   
83.
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典型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研究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效应。首先,统计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中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再利用201个工程场地的钻孔资料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硬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得到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Ka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值,大震水准下更为突出。因此,如在北京地区直接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的调整系数,可能会低估北京地区中硬场地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最后指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转换系数明显具有区域性,应根据详细的场地地震动效应研究结果,合理地确定场地地震动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84.
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和火山都反映了地球表层的构造活动,因而地震活动区往往也是火山活动区。根据全球大震、火山活动目录,分析研究了全球地震、火山分布的特征。描述了各区的地震、火山活动分布,总结了地震、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地震、火山活动可以分为碰撞带、大陆区和大洋区。大陆地震以其片状的分散分布而不同于板块边缘的带状分布,大陆火山活动比大洋火山更受应力场的影响。大洋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活动主要是平静的岩浆溢出与洋中脊的扩张,往往没有形成火山喷发。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主要来自深部地幔的热柱。俯冲-碰撞活动区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最强烈,大角度俯冲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火山活动相对平静。>500km深震的地段,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与地震强烈活动的大多在大地水准面(Geoid)异常高的区域。地震与火山平均纬度随时间表现出同步的变化外,火山和大震活动也显示了大致同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地震系统局域网4种常见故障诊断排查的实践,总结出网络故障的诊断思路和排查方法,提高地震系统局域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叶向顶  张慧  张帆 《华南地震》2014,(3):104-108
采用地磁短周期日变之低点位移方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分析了广东东源县2012~2013年间三次MS4.0~4.8级地震的震磁响应,发现震前震中周边台站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低点位移异常和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7.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in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相似文献   
88.
工程场地分类中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地918个实测钻孔资料的计算统计,探讨了工程场地分类中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值20m和30m的实际差别,并对中国、美国、欧洲现有规范利用等效剪切波速进行场地类别划分的方法特点和具体指标进行了对比讨论。结果表明:1)计算深度由20m增加至30m时,钻孔等效剪切波速值的增大范围约为15~50m/s,平均增加值为25m/s;2)与欧美规范相比,中国现行规范(GB50011-2001)在划分场地类别时要求同时考虑20m计算深度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和覆盖层厚度,而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因较准确的覆盖层厚度不易获取而难以具体进行场地分类。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美规范,通过增大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至30m来强化该指标在场地类别判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琼海加积井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动态变化特征一致,与固体潮的相关系数也基本一致,数据的相关性及内在质量良好,映震能力相当。数字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人为误差小的优点,可以取代模拟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90.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1999——2005年9个地震数字化台站记录到的3 500余条区域初至波到时资料,确定了海南岛及邻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该区域浅部上地壳的波速异常与地表地质构造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王五——文教断裂带以北地区波速较低,而以南地区为相对高的波速异常区. 这与琼北地区为凹陷、并伴有多期火山活动和较高的地热背景,而琼中南地区为较稳定的隆起等构造特征相一致. 在其中下地壳,琼东地区相对琼西地区波速较低,可能暗示了地幔热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 波速异常分布模式还暗示出北西向断裂带(如铺前——清澜断裂带)较浅,而近东西向的王五——文教断裂带较深,有可能延伸至莫霍面或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