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71.
黔东南隔槽式褶皱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隔槽式褶皱与隔档式褶皱构成侏罗山式褶皱。传统观点认为,侏罗山式褶皱是滑脱作用所形成,其典型实例是在刚性岩体(基底)之上有一层软弱岩层,在软弱层之上的岩层发生“台布式”滑动而形成隔档隔槽式褶皱。黔东南地区隔槽式褶皱实地调查发现:(1)隔槽式向斜核部的地层比两翼和背斜核部的地层厚;(2)沿隔槽式向斜核部发育多期次活动的纵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枢纽一致;(3)背斜产状平缓变形弱而向斜产状急变变形强,背斜与向斜相间出露构成典型的强弱应变域,复杂变形发生在向斜核部。在湘黔交界处的寒武系内发育了典型的露头尺度隔槽式褶皱。通过隔槽式褶皱的露头尺度解析与宏观变形分析,认为黔东南隔槽式褶皱的形成受多期活动的断层控制,早期沉积阶段的正断层,控制了隔槽式褶皱紧闭向斜的发育位置,构造反转之后,先期断层是应力集中区,正断层转为平移或逆冲断层,在隔槽式褶皱向斜核部发育复杂变形。其次,正断层对隔槽式褶皱发育与逆断层对断弯褶皱发育的控制不同,前者断层发育早,后者断层发育晚。  相似文献   
472.
杨光龙 《地质与资源》2013,22(2):164-168
为探讨黔北松林穹隆的形成机制和构造形迹演化,对松林穹隆各部位测量的节理进行分期配套和应力场分析,认为松林穹隆雏形为早期形成的一个古基底隆起,历次构造运动使古隆起经历了不断隆升→沉降→隆升的复杂过程,而燕山运动时受到的两期应力,即早期南东方向朝北西方向的挤压应力和晚期北西和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是松林穹隆得以强化并趋向复杂化的最根本的地应力因素,并对该区构造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3.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大富 《贵州地质》2000,17(3):152-159
本文以烂泥沟金矿床10余年的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赋金地层、控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物组成以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74.
从牙形石论关岭动物群的时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红梅 《贵州地质》2000,17(4):219-225
牙形石是关岭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门类之一,本文通过对关岭县黄土塘附近产该动物群瓦窑组部底部牙形石的初步研究,获得非常丰富的似舟刺属(paragondolella)的分子,并对其中的P.xinpuensis(sp.nov),P.wayaoensis(sp.nov)2个新种进行了描述;划分出P.polygnathiformis带;根据Neogondolella-excelsa类族演化谱系和地层对比等,认为  相似文献   
475.
植物找矿法在寻找铊矿床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找矿法包括地质植物法和植物灰分法,国外的应用实例较多。国内自50年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应用这一方法,如谢学锦等用海州香薷(铜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找铜矿,周德忠等用大叶醉鱼草在贵州和广西找汞矿,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侯嘉丽等根据铊与金的显正相关,用植物灰分法通过发现铊异常来找寻金矿。作近年来在黔西南滥木厂及杨家湾等铊矿床(点)用植物找矿法找铊作了一些初步尝试。滥木厂铊(汞)矿床及杨家湾铊矿点地质与矿化特征简况见献。  相似文献   
476.
贵州开阳以东磷矿整装勘查区位处扬子陆块东南边缘,是中国富磷矿最集中分布区。通过对开阳磷矿沉积学、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综合研究认为,开阳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的无障壁海岸的海滩环境控制,高品位磷块岩矿石岩相组合特征、矿物学特征和沉积规律指示了开阳磷矿动态“三阶段成矿作用”过程(即原始生物—化学成磷作用、波浪簸选(机械)成矿作用和暴露淋滤成矿作用),波浪簸选成矿作用是形成厚度大、品位高富磷矿床的主导因素。按照“三位一体”成矿地质理论,确定了以沿黔中古陆北缘开阔海滩相层状展布的磷矿体展布特征,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地质找矿预测模型,并圈定临滨带为富磷矿重点预测靶区,开展找矿预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了磷矿理论创新,突破了该区原有磷矿找矿理论瓶颈,成矿范围从250km2增至1000km2,预测资源量从0.9442×108t增至13×108t。通过部分区块的工程验证,获得估算磷矿资源量(推断量+预测量)5.4892×108t,尤其新增富磷矿3.57×108t,取得中国富磷矿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77.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78.
基于PDA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图野外调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信息设备的发展,GIS逐步进入后PC发展阶段,嵌入式GIS应用不断增加,因此开发基于移动信息设备的地理信息软件,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及导航应用.  相似文献   
479.
介绍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PGIS)技术概念,简要分析PGIS在(C/S)网络结构下的一些核心问题。提出应用高性能计算与网格技术改进现有PGIS的思想,并以一个不同地点、同时间的地理协作案例,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网格的高性能PGIS以引导实施交通紧急疏散系统。  相似文献   
480.
中上扬子石炭系某些宏观地质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祥和 《贵州地质》1999,16(4):294-300
本语文以某些大胆设想、结合当代地学科学前沿研究,分析了发育于早石炭世的玄武质火山岩和热液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已有的古地磁资料相印证,论述地壳热膨胀与沉积基底地的关系;通过沉积物厚度获取的沉积速率时分布,探讨了沉积基底形变程度和性质,认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地壳热膨胀引起地壳微型扩张中上扬子在石炭纪纬度的迁移等是控制沉积古地理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对中上扬子石灰纪进行沉积古地理宏观演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