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发现岩墙岭蛇绿岩残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集区,其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是解决班公湖-怒江洋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多龙矿集区南侧出露岩墙岭蛇绿岩残片,应该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墙岭蛇绿岩主要由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整体呈棱形或透镜体状断续分布于侏罗系复理石沉积内,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糜棱岩普遍发育在岩墙岭蛇绿岩和围岩的接触部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应该形成于增生楔之上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岩墙岭蛇绿岩的发现和确定进一步约束了多龙矿集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同时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战备村地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火山岩及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得战备村花岗岩体侵位年龄为121.0±0.8 Ma,其周围出露的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喷发年龄为136.9±1.3 Ma,二者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上,二者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高SiO_2,富K_2O、Na_2O,低Mg、Ti,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及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HREE,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_N=11~23.2),具中等-弱的Eu负异常(δEu=0.35~0.82),二者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新林战备村地区早白垩世火成岩形成于后造山或碰撞后的构造环境,代表了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些火成岩产出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闭合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黑龙江逊克县乌云盆地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该区金资源量已接近特大型规模,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对乌云盆地内2个典型金矿床(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托普台区块上部地层以砂泥岩层、砾质砂岩为主,容易发生漏点不明确、漏失段长的高渗透性漏失。通过对堵漏材料的配伍性评价及合理级配,优选出了一种适合高渗透性漏失地层的随钻堵漏剂。该堵漏剂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小,可降低钻井液API滤失量,对沙床封堵后承压能力>10 MPa,在TP328X井的应用表明,高强度弹性石墨颗粒复合凝胶堵漏对于高压差、高渗透漏失的工况,可以有效封堵漏层,特别适用于对于漏层不明、漏涌同层、裸眼等复杂井况。  相似文献   
5.
马建学  路学东  许卓 《岩矿测试》2011,30(3):343-348
试样用王水分解,采用特定的金化学发生增敏试剂使金在硼氢化物-酸体系中产生挥发物质,将其导入原子荧光光谱检测系统,检测金的原子荧光信号。通过对仪器工作参数和化学蒸气发生参数的优化,使金的可检测信号同比提高20倍以上,同时降低共存离子对金的化学蒸气发生的干扰。对微量和痕量金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基体干扰少等优点。方法检出限为0.23 ng/g,准确度(ΔlgC,n=12)为-0.004~0.02,精密度(RSD,n=12)为2.62%~8.79%。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高松山金矿是与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石类型有含金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和蚀变岩型3 种。金矿体以零磁场、高电阻为特征,与赋矿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物性差异; 矿石中Au、Ag、As、Sb、Cu 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火山岩中金的丰度较高,绝对及相对离散程度较大,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明显,具备物化探找矿前提。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深源硫特点,H、 O 同位素特征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矿床产于中生代下白垩统火山岩中,赋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根据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等综合信息,确定矿区西部、1 号矿体深部及乌云盆地东缘有进一步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大港油田板南深层区块为断块岩性油气藏,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三2 (Es_3~2)油组和沙三3(Es_3~3)油组是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利用岩芯、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结合前人分析,认为该区域目的层为扇三角洲砂体沉积体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滨浅湖沉积。目的层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砂体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总体上Es_3~3砂岩发育厚度和面积大于(Es_3~2),为一水进过程。油气分布主要受砂体展布控制,试油结果表明,产油量 10 t/d的层位均为(Es_3~2),可作为主力产层,其中物性较好的西北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抚松地区出露有一套太古宙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其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选定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系统研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探讨了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背景。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取得的岩浆型锆石年龄分别为(2 555±13)Ma、(2 528±13)Ma、(2 529±9.8)Ma,表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2.55~2.50 Ga)。主量元素平均化学成分与基性火山岩中玄武岩成分相似,Si O2含量为46.22%~59.6%,平均值为51.13%;Al2O3含量11.83%~17.59%,平均值为13.42%。稀土元素总量53.74×10-6~219.07×10-6,平均值为108.17×10-6,(La/Yb)N=2.07~8.98,平均值5.19,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微量元素中较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Zr、Ti、Nd、Ta等高场强元素(HFSE)。综合岩石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成分特征,认为吉林抚松地区斜长角闪岩属正变质岩,原岩应为玄武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同时伴有少量古老地壳的混染再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区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吉—辽—冀弧陆碰撞增生造山带的北延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