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柱撑蒙脱石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吴平霄  肖文丁 《矿物学报》1997,17(2):200-207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制备keggin离子,并探索出制备稳定keggin离子的适宜酸碱度,用此柱化剂制备出层间距为2.4~2.5nm的柱撑蒙脱石。应用X射线走向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往撑蒙脱石进行表征,用BET、吡啶吸附考察了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用Keggin离子制备出的柱撑蒙脱石其层间距在自然状态下为2.4~2.5nm,350C灼烧,层间距稳℃定在1.8nm,且具有耐热性能好、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Lewis酸位中心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3.
华北地台南缘燕山期花岗斑岩类小岩体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它具有类似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分在空间上呈现极性特征。本文探讨了这种成分极性与中、新生代俯冲带花岗岩类的可比性,并根据锶、钕同位素资料揭示成岩物质的可能来源及造成成分空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北秦岭灰池子花岗岩基成岩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Nd,Sr和O同位素示踪研究,分析了灰池子花岗岩基的成岩物质来源,初步查明该岩体的岩浆源区由69%的地幔物质和31%的陆壳物质混合而成,属壳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硅灰石的发光性质与发光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曦明  何应律 《地球科学》1994,19(2):175-180
在254nm紫外光照激发条件下,对人工合成掺入不同激活离子的低温TC型和高温型假硅灰石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实验测定,从微观原子能量谱项讨论了在全的硅灰石基质中Eu^3+和Gd^3+的发光机理,分析了Bi^3+对Eu^3+与Pb^2+对Mn^2+的敏化发光条件,初步探讨了掺放Eu^3+的高温型假硅灰石发光强度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_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_2O、K_2O+Na_2O、K_2O/Na_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 ∑REE及Rb/Th、Rb/Nb、∑LREE/∑HREE、(La/Yb)_N 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 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由北向南δ~18O、εs_r(t)系统增高,而ε_(Nd)(t)逐渐降低。这些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环太平洋带位于俯冲带上盘向陆一侧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岩浆中出现的成分极性规律相一致.分析认为,大陆壳物质以不同比例的加入是影响俯冲带岛弧花岗质岩浆成分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向陆一侧岩浆中陆壳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而幔源物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热液成矿作用的一般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唐促华 《地球科学》1994,19(3):313-319
分析了热液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和研究现状,推导出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体系的一般方程,并着重讨论了方程中表征热液与围岩之间化学反应的速率项,除目前一般采用动力学实验实测反应速率常数外,作者根据局域平衡原理,认为成矿作用可视为体系内各点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不断重建平衡的过程,可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成矿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变化速度表征成矿反应的动力学行为,成矿化学反应的速率还可用主要成矿物质的溶解的变化率来表征。  相似文献   
8.
唐元骏  谭大芳 《地球科学》1994,19(3):329-336
章介绍了热动力学方法的研究历史,研究原理以及在研究地球化学机制中的应用,如石膏的脱水反应机制可分二步进行,CaSo4.2H2O→CaSO4.1/2H2O→CSO4活化能E=118.7KJ/mol,脱水温度T=380.60,呱应速率K1=4.41×10^-4S^-1方解石的溶解反应机制,在0-5000S期间以溶解反应为主,嗣后,发生周期性的溶解反应,热谱图上表现为化学振荡。  相似文献   
9.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斑岩基本上完全由太华群的斜长角闪岩提供物质,豫西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岩基其物质来源更为复杂,可能有宽坪群为其提供物质。  相似文献   
10.
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的解体及古地幔性质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的地球化学 (特别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的研究资料 ,提出大别造山带毛屋岩体应该解体。毛屋岩体不是由多幕式镁铁 超镁铁质层状堆晶作用形成的一套岩石系列 ,而是由橄榄岩类、含石榴石方辉岩类、榴辉岩类和绿辉石岩类组成的一个混杂岩体。其中含石榴石方辉岩类与绿辉石岩类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含石榴石方辉岩类的原岩是本区原始地幔经约36 %的部分熔融后剩下的残余 ,而绿辉石岩的原岩是由该熔融体结晶的产物。根据含石榴石方辉岩与绿辉石岩之间的成分制约关系 ,对该区古地幔的稀土元素组成和地幔性质进行了反演 ,结果表明 ,该区原始地幔稀土元素成分与球粒陨石中的相似 ,为轻稀土略亏损的平坦型组成模式 ;该区原始地幔矿物成分为橄榄石 (72 8% )、单斜辉石 (12 4% )和石榴石 (14 8% ) ,属含单辉石榴橄榄岩的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