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相似文献   
2.
利用PASSCAL、INDEPTH Ⅱ、INDEPTH Ⅲ、HIMNT等研究计划,及中国新疆地学断面和国家973项目在青藏高原布设的流动台站记录的到时数据,以及自1990年1月到2004年2月全球地震事件的震相报告,作者对覆盖印度大陆的恒河平原和整个青藏高原的30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9649个远震事件,共139021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进行了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印度岩石圈地幔在不同的位置向北俯冲的形态不同,但俯冲前缘都到达羌塘地体之下.沿88°E剖面显示,厚约100 km的印度岩石圈地幔从南部的恒河平原向北一直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在主边界逆冲断裂之下100 km深度处以约22°角度开始向北俯冲,俯冲最前缘到达羌塘地体的中部地区约34°N,之后进入上地幔深处.而沿北东方向的剖面则显示,印度岩石圈地幔以近水平的角度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向北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到达33°N附近,然后以大角度近乎垂直地向下俯冲断离,并引起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形成羌塘地体之下大规模的低速带.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潘地块北缘的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相接触,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同时又关联着若尔盖盆地油气远景的评价.2004年秋冬季,我们完成了第一条跨越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整个剖面全长254 km,分5段完成,其中第2段剖面(简称SP04_2)横过盆山结合部位.SP04_2剖面首次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盆山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均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提供出若尔盖盆地下地壳整体向西秦岭造山带俯冲的地震学证据,揭示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深部构造关系.而近于平的Moho反射特征又反映出两者在造山后期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4.
???????????????????????????????????????嶫?????????GPS????????????????????????????????λ??ó?????????β???????仯???????????2001???????8.1???????????β?????????д?????μ?仯????????仯?????????ж??????????С????????????????????????????????????????8.1????????????????????????????????о????????????????β???????п???????????????????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地区百58井区是一个被多条断裂切割的复杂断块区,地层倾角变化大;现有的三维地震资料成果剖面上地震波组连续性差,断裂带附近资料成像模糊,地层接触关系不清楚,很难进行精细构造解释。为获得研究区沉积盖层精细结构,在详细分析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叠前多域去噪和非线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多种处理技术,对已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高分辨率精细成像处理。新的成果剖面揭示出该区百-乌断裂带发育特征、空间展布及平面组合关系。根据地层厚度、构造特征、地震反射波组特征等,划分该区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大构造层,以三大构造层不同的构造特征为依据确定了研究区分为西部推覆构造带、中部断阶构造带和东部斜坡构造带3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BIF铁矿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11  
研究表明,BIF铁矿在华北克拉通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大规模BIF铁矿主要发育在绿岩带分布区的鞍山-本溪、冀东、霍邱-舞阳、五台、鲁西和固阳等地;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的BIF形成于古太古代,最年轻BIF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但BIF铁矿的峰期为新太古代晚期(2.52 ~2.56Ga);BIF铁矿类型可划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比利尔湖型两类,但华北以晚太古代绿岩带中的阿尔戈马型为主,仅吕梁的古元古代袁家村铁矿具典型苏比利尔湖型铁矿特征.根据BIF在绿岩带序列中的产出部位和岩石组合关系,可将华北BIF划分为:1)斜长角闪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组合;2)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3)黑云变粒岩(夹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4)黑云变粒岩-绢云绿泥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组合;5)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组合等5种类型.华北克拉通BIF形成时代与早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2.5~2.6Ga),但与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的峰期(2.7~2.9Ga)有一定偏差,其原因可能与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十分强烈有关.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大多形成于岛弧环境,但局部地区(如固阳)BIF铁矿可能形成于深部有地幔柱叠加的岛弧环境.华北克拉通BIF富矿主要有三种类型:原始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和古风化壳等,但总体不发育富铁矿,国外发育的风化壳型富铁在我国甚为少见.本文认为在探讨BIF铁矿类型时,需要从绿岩带发育序列进行综合判别.阿尔戈马型铁矿一般产于克拉通基底(绿岩带)环境,苏比利尔湖型铁矿一般形成于稳定克拉通上的海相沉积盆地或被动大陆边缘.华北克拉通BIF铁矿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BIF铁矿无Ce负异常且Fe同位素为正值,从而暗示铁矿沉淀的环境为低氧或缺氧环境,而铕正异常可能指示BIFs为热水沉积成因,其机制可能为海水对流循环从新生镁铁质-超镁铁质洋壳中淋滤出F(e)和Si等元素,在海底排泄沉淀成矿,而条带状构造的形成可能归咎于成矿流体的脉动式喷溢.但对于BIF铁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和机制、富铁矿成因、华北克拉通不发育苏比利尔湖型铁矿的原因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亚洲大陆块体拼贴过程看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肖文交  杨振宇 《地质论评》2000,46(3):270-275
本文就亚洲大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大别-苏鲁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详细评述,并据大地构造学和古地磁学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并总结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模式,即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演化可能涉及以下5个连续的过程: 碰撞旋转拼合陆内挤压反弹.  相似文献   
8.
李朋武  崔军文 《地质论评》2000,46(6):569-572
根据古地磁数据,笔者计算了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体早白垩世以来的南北向运移量和其间的南北向距离缩短量,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后喜马拉雅地体快速向北运移,其运移在于柴达木木地块同时期的运移速率,早白垩以来,两者间南北向距离总计缩短了约5522km;②印度地块与欧亚大陆自50Ma碰撞以来,柴达木地块与喜马拉雅地体间南北向上陆壳缩短了约1364km,这一缩短量支持青藏高原隆升的“挤压、缩短、增厚”模式;③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二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通过50km长的二维反射地震试验剖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的方法技术。研究对比表明,合理加大接收排列,采用有效深井、药量,添加适当大炮与适当延长记录长度等措施能够在该地区获得较丰富的地下反射信息。从试验处理的剖面看,该施工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造山带的横波特征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