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2.
贝勒库都克锡矿带是我国新发现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由与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锡矿及与A型花岗岩伴生的锡矿床和砂锡矿组成其成矿系列。成矿时代属海西晚期。准噶尔与野马泉两地块相撞焊接.于碰撞褶皱带形成区域造山期花岗岩.热量聚集熔化产生改造型含矿花岗岩株,局部拉张产生含矿A型花岗岩,二者经碱质交代-酸性淋滤成矿作用,使锡活化迁移集中富集而形成有关锡矿床。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方法探索与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地质灾害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体系的原则,指标体系的框架,评价的基本方法,并以省(市、区)为单元实例,对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新疆贝勒库都克锡矿带含锡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矿物、岩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重点讨论了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北方地区第一条独立锡矿带的海西期含锡和非含锡花岗岩的地质特征,确定了该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与锡矿化的关系,认定该区伴随海西运动出现I型、S型和A型三种花岗岩。与锡矿化有关的属S型和A型花岗岩,它们是在早期(造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隶属造山晚期—造山期后的产物。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含矿花岗岩与无矿花岗岩的综合判别标志,为该区及邻区同类锡矿的找寻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东海大陆钻址区层析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出露榴辉岩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选择东海县榴辉岩大片覆盖区作为址区,对揭示碰撞造山和后期变形及折返等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但该地区缺少深部地质资料和数据,层析成像作为深部速度扰动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作为这个地区的深部探测的先导工作。以钻址为中心布置了N340W和N70E的十字测线。层析反演结果第3层与重力异常变化一致,和Moho面变化有关,高速体和高重力都在中心出现,而郯庐断裂和嘉山-响水断裂均为高低速体变化的界线。NS剖面垂直于构造走向可分为三个部分,可能分别代表扬子板块、苏鲁地体和华北板块及它们之间界线的特征。南部断裂产状较陡,在其北侧隐约有不连续倾斜的高速体,北部断裂的产状比较一致的北倾,受郯庐断裂控制明显。200km深度以上的高速体与低速体发生突变的地带,分别处于30km、80km、130km的深度上,相当于Moho面、岩石圈、软流圈的大致深度。这种格局反映了苏鲁地区在断裂控制下岩石圈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早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陆相火山岩,下部以基性熔岩为主,上部以中酸性、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呈高铝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钙碱性系列的演化趋势.从基性岩到酸性岩稀土模式相似,但铕负异常愈加明显.火山活动与金银矿成矿关系密切,玄武岩类、火山碎屑岩类Au、Ag、As含量较高,可能是成矿物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甚大。该文将全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每个灾害区又划分若干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的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防治地质灾害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人们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藏南以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塔里木对喜马拉雅--西藏造山系统的贡献,直到Layon-Caen 和 Molnar (1984)暗示新生代塔里木盆地可能向南俯冲到西昆仑山下至少80 km以后,青藏高原北缘的陆-陆碰撞研究才逐渐得到重视.而后陆续发表的一些文献,基于地质调查分析和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及重力反演和天然地震面波反演的结果,基本上倾向于支持Layon-Caen 和 Molnar的观点.大尺度的面波反演和层析成像结果估计塔里木地壳厚度大约为40~50 km, 西昆仑山区大于50 km.石油地震勘探剖面资料清楚地显示,塔里木西南部的结晶基底南倾,西昆仑的老地层向北逆冲盖在盆地的新生代沉积之上.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塔里木南缘为一狭窄的-150~-450 mGal 重力梯度带.这些数据被认为是塔里木地壳向西昆仑之下俯冲的主要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急剧发展,破坏损失达历史最高水平,防灾抗灾空前困难,1998年南北特大洪水是这种特征的重要标志。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分布不均,气候异常加剧;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势平缓,河道曲折,洪水泻泄不畅;水土流失和崩滑流活动剧烈,河湖淤积严重湖泊萎缩、行洪蓄洪地续下降;大江大河沿岸工程地记隐患比较严重。这些因素都与区域地壳运动和地质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金山沟金矿床赋存在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及叠加的NE向断裂裂隙控制.蚀变发育,分为线型和面型两类蚀变带,进一步划分出成矿期前、成矿期和成矿期后3期蚀变.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碳、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参与成矿的碳为岩浆源和地层的混合碳,硫、铅来源于地幔,金等成矿元素来自火山岩,成矿溶液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溶液.矿床成因应属浅成中低温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