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城市是人们总结了历史的经验,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建设的深刻反思提出来的城市发展的模式。它是基于生态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适于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人居环境,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较好地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筑,其中大中型项目716个,技术改造项目14万多个,城乡住宅35亿平方米,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能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和成就。特别是爱因斯坦的E=mc2,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展示了核能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巾国核能技木的历史回顾铀是建设和发展核工业的最基本原料,是实现核裂变反应的主要物质。也是我国的特定矿种之一。1954年,地质部普委二办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苗头,采集了铀矿石标本。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之后,中国成立了地质部第三局(隶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断加剧的资源短缺,如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锐减: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以至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的唐山、天津、河北、山东一带,1985年地面沉降量大于0.5m的面积已近6000km^2,目前其范围仍在扩大,速度也在加快。整个海河地区中东部的沉降量大于1m的达700多平方公里。河北沧州附近尤为严重,沉降量大于2m的面积已覆盖全地区。预计2010年沧州、天津有些地带累计沉降量可能达到3.5m,令人忧虑。其沉降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毫无节制的过量汲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18年商洛7县(区)和西安地区逐日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商洛和西安的气温、降水量、日温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并运用基于黄金分割法构建的人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对商洛7县(区)和西安市区进行舒适度等级划分,通过比较西安和商洛各地"舒适(0级)"日数时间分布特征给出商洛开展气候康养旅游的建议。结果表明:商洛市雨热同期,夏季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都较西安高,夏季平均气温为23.34℃,较西安低2~3℃,且商洛适宜的风速能舒缓炎热,气温日较差高利于夜间睡眠,具有优越的气候康养旅游资源;商洛7县(区)年均"舒适"日数均高于西安,可达60 d及以上,其中柞水和镇安县年均"舒适"日数最多,均为69 d,气温最高的7月洛南县的"舒适"日数最多,可达7 d;建议游客春季可前往"舒适"日数最多的镇安县进行康养旅游,夏季可选择"舒适"日数较多的洛南和柞水县,秋季则可选择"舒适"日数最多的丹凤县。  相似文献   
7.
孙静均等同志所著《中国矿物药研究》一书,于1992年5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药中常见的28种矿物药作了详细的描述和研究,并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所描述的药用矿物(包括岩石及化石)的矿物学特征、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使矿物药研究工作具备了现代特色,这是本书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新时期,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勘探地球深部的高潮。1999年,我国科技部曾提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科研八字方针,这不仅是对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一次总概括,而且对我国今后科技发展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勘探工程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53年来勘探工程职工战寒冬、斗酷署,日夜战斗在深山老林,为祖国发现固体矿产达168种,其中探明的151种动用了勘探工程技术,有20种储量居世界前列,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至“九五”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十年代初,勘探工程队伍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之路,即走向社会,走向海域,走向国外。参与了国家重点项目,深入交通、铁道、水库大坝、地质灾害防治、道桥、大断面隧道、基础建设工程,已成为了一支分布全国,转轨变型快,多学科、多功能的工程施工队伍,为社会主义祖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