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滇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品生产基地,区内发育多个大型密西西比河谷型(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型)铅锌矿床,个别矿床(会泽)达到超大型.前人对该区域的铅锌矿床开展了大量的年代学研究工作,获得了一大批成矿年龄,本文在通过对各类同位素测年方法在该类型矿床中使用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后,基于滇东...  相似文献   
2.
3.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 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铜铅锌银(萤石)矿化,常出现较强的褐铁矿化和萤石化,构成一套较完整的岩浆- 热液锡多金属成矿系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分带清晰,W、Sn、Mo、Bi位于异常中心部位,Cu、Zn、Pb、Ag、As、Sb等元素位于异常外侧。自然重砂特征显示,重砂矿物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带,矿田中心以锡石重砂颗粒相对较多,矿物组合为锡石+闪锌矿+黄铁矿,外侧硫化物矿化区锡石变少,重砂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成矿中心的锡钨多金属矿对应物探测量的低重力、中低极化率、中高阻率与低磁特征,局部出现略高激电异常。边部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所对应物探测量的高重力、高极化率、低电阻率和高磁特征。综合分析维拉斯托矿田地物化等方面信息,建立了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欧龙布鲁克地块乌兰北部地区察汗河岩群中识别出麻粒岩相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其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和少量钾长石等。岩相学观察显示,M1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M2阶段矿物组合有斜长石±钾长石+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钛铁矿+黑云母,M3阶段矿物组合有堇青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钾长石。相平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岩石的峰期温压条件为p=0.92~1.08 GPa,峰期温度t>790℃,峰期之后经历升温降压的p-T演化轨迹。锆石和独居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变质年龄分别为1 133±14 Ma和1 125±37 Ma, 1 133~1 125 Ma应代表了该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乌兰北部察汗河岩群的石榴夕线堇青石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俯冲作用下的弧或弧后构造环境,乌兰北部的岩浆-变质杂岩带经历了从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俯冲增生到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湖南瑶岗仙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瑶岗仙超大型钨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主要由石英脉型黑钨矿矿脉和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组成.前人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体开展了较为详细研究,但对矽卡岩型白钨矿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有关其矿体特征、成矿过程及其与石英脉型矿化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本文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将瑶岗仙矽卡岩型钨矿床分为早期石榴子石-透辉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矿产勘查向深部和外围扩展,由于矿体的厚度较小、埋深大,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勘查效果不佳,急需寻找快速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白云母具有的Al—OH吸收峰位小于2 205 nm,总体具有富Al的特征;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绿泥石具有的Fe—OH吸收峰值集中在2 250 nm,具有富Mg特征;白云母结晶度在矿区由南到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热液(矿化中心)主要来自于矿区北部。研究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蚀变矿物类型,确定蚀变矿物组合,指示蚀变分带规律;白云母和绿泥石吸收峰波长和白云母结晶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阿舍勒铜锌矿床找矿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7.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带的核心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埔组白云岩中,少量产于上泥盆统宰格组白云岩中,近年来在深部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新发现了铅锌矿化线索。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矿相学显微观察的基础上,针对灯影组矿石开展了系统的硫化物微区LA-MC-ICP-MS原位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灯影组矿石的硫同位素值集中于-29.6‰~-22.2‰和+6.3‰~+18.8‰两个变化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少量由细菌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灯影组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介于18.480~18.909、15.714~15.747、38.427~38.959,暗示铅为单一来源或混合较为均一的多源,并具有壳源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会泽铅锌矿床应归属于MVT矿床。灯影组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会泽铅锌矿床在“新层位”灯影组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段塞尔维亚Bor成矿带内的Mali Krivelj铜矿床是一大型斑岩型矿床。为揭示该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及元素迁移规律,文章对新鲜安山岩及不同蚀变带典型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及元素迁移质量平衡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绢英岩化带及绿泥石-绢云母化带显示类似元素迁移规律,REE、Sr、Ba、Zr、Th、U、Ti、Co、Ni等元素显示一定程度迁出,而Rb、Cs等元素显示一定程度迁入,绿泥石-绢云母化带发育大量磁铁矿,而绢英岩化带则大量出现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这表明随着流体的持续演化,流体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青磐岩化带蚀变较弱,其元素迁移程度较低。研究区Cu与Cr、Rb、Ti/Sr、Rb/Ba、Cr/Zn比值等具较好的正相关性,Cu与REE、Ba、Zn、Mn、Sr等元素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表明该矿床全岩元素迁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作为地球化学勘查指标为寻找斑岩矿化中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敖都木幅1:5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的一系列矿化线索,进行1:10000的地质和土壤地球化学查证,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分析显示:区内主要元素组合为Sn-Cu-Ag-Pb-Zn、W-F、Mo-B-Hg等3类,其中Sn-Cu-Ag-Pb-Zn为区内成矿元素,元素组合以高集散为特征;圈定Sn-Cu-Ag-Pb综合异常2处,并通过1:10000地质填图划定了找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