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对工作程度较低的找矿靶区开展快速评价,针对中国新一轮"攻深探盲"找矿的需求以及矿床"三复杂"的现实,本文介绍了一套以电磁扫面-测深技术为主,磁法、化探等技术为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组合方法,及其在40余个矿床(点)的应用研究成果。以受岩体控制的小沟铁矿,受构造控制的白音他拉铅锌银矿点、云山金矿为例,详细介绍了应用该方法来识别一些在形态、产状上符合岩体或构造控矿特征的物探异常。同时结合地质研究,指出这些异常对岩体侵入通道、高磁异常体、含矿构造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永飞 《西部资源》2012,(2):127-129
胶东剪切带型金矿床产出受韧-脆性变形构造控制。韧-脆性构造转换对矿床(体)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表明,变形条件不同,剪切带岩石蚀变类型存在差异。韧性变形多形成绢英岩化、绿泥石化,而脆性变形则以钾长石(钠长石)化、石英-黄铁矿-多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为主。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矿石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表明,两类型金矿床的形成都经历了韧-脆性变形的多期次转换。区域应力松弛引起剪切带由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的大规模转换,可能是形成胶东矿集区金巨量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古流体研究的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成藏过程相关的古流体活动有助于深入认识油气成藏过程,从经济目的出发预测储层质量,精确分析不同阶段古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主要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有助于分析古流体来源与成因,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可示踪烃类流体的运移,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结合岩相学研究可分析油气运移的时间、期次、相态、通道和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并指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方向。在运用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古流体活动时不应局限于单一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更有利于全面分析古流体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绿纱铜(钴)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湖北蛇屋山金矿床含金碳酸盐岩风化成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帮飞 《地质与勘探》2011,47(3):361-369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风化过程中Si、Fe、...  相似文献   
6.
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目前广泛用于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中.为了拓宽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应用,本文回顾了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定义,从等位面的曲率定义出发,讨论了正确计算曲率的测量参考系及局部旋转的相关理论,并以单个球体和棱柱体为例来说明曲率的正确计算方式.然后,在正确计算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基础上,将重力梯度张量曲率应用到重力数据的边界识别中,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各种曲率在重力边界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等位面的局部旋转坐标系是各种曲率正确计算的先决条件,纠正了曲率计算的误区;在边界识别中,局部坐标系下所计算的高斯曲率进行边界识别能够较好的圈定地下地质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张作伦  刘建明  曾庆栋 《矿床地质》2011,30(6):1122-1128
内蒙古碾子沟钼矿床位于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东段,是一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的断裂带中,矿体与岩体空间关系密切.文章对赋矿围岩和主要金属硫化物分别开展了单颗粒SHRIMP锆石U-Pb定年和硫同位素测试.获得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2.4±1.6) Ma(MSWD=0.2...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干珠尔善德银铅锌矿床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碧洪 《地质与勘探》2016,52(4):703-711
内蒙古干珠尔善德银铅锌矿床是一处构造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其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伊利石-绢云母类蚀变矿物广泛发育于围岩中,与银铅锌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对围岩开展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计算蒙脱石-伊利石-绢云母类矿物的伊利石结晶度(SWIR-IC),从而定量地确定该类蚀变作用的强度。该方法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SWIR-IC与(Pb+Zn)%的品位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即围岩的伊利石-绢云母化蚀变作用越强,铅锌矿化作用也越强。通过对干珠尔善德详查区进一步开展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在地表圈出了5处规模较大的SWIR-IC异常(IC1~IC5),其中IC1和IC4异常与银铅锌矿化带的位置相一致,IC5则可以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靶区。在热液脉状银铅锌矿床的勘查工作中,对围岩开展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工作,可以定量地显示伊利石-绢云母化蚀变的强度,指示热液活动中心,从而寻找银铅锌矿体的所在,但需同时确认绢云母是否为热液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羊场钼矿床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西拉沐伦钼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以石英脉形式产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受NW、NNW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过程包括石英大脉阶段(Ⅰ)、石英-黄铁矿亚阶段(Ⅱ-1)、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亚阶段(Ⅱ-2)、碳酸岩化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按照气相比不同可将包裹体分为WL型(<50%)、WV型(50%~90%)、G型(100%)。Ⅰ、Ⅱ-1、Ⅱ-2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73~280℃、180~467℃、151~366℃,不具有继承演化关系,可能是成矿作用过程中加入有岩浆热液的结果;盐度分别为4.03%~10.61%NaCleqv、2.07%~10.36%NaCleqv和2.41%~9.98%NaCleqv。各阶段流体成分均以H2O为主(>94.39mol%),含少量挥发份CO2、N2、CH4、C2H6、Ar、H2S等还原性气体,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HS-、Cl-为主,属含少量CO2的NaCl-H2O体系;各阶段石英氢、氧同位素δ18OH2O介于-0.08‰~1.90‰、δD介于-119.66‰~-98.79‰。上述特征说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流体混合作用是造成羊场辉钼矿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