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77篇
地质学   2079篇
海洋学   87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2.
用随机介质模型方法描述孔洞型油气储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洞型储集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变化剧烈,规律性差,其地球物理参数(如速度、密度、弹性参数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很难用传统的层状介质模型进行刻画.本文借助随机模型方法,研究孔洞型储层中不同孔洞尺度、分布密度与模型参数的关系,建立反映实际孔洞油气储层介质地球物理参数空间分布统计特征的随机介质模型,以更方便地对孔洞型油气储层进行描述,并为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为例,将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运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研究沉积记录不完整性的量化方法,该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地定量描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升降运动,恢复无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剥蚀过程,进而定量分析盆地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沉积间断(不整合)内的地层剥蚀量、认识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实际钻井及"人工井"的波动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以作出主要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图、各层位的剥蚀厚度图和原始厚度图、各期构造的剥蚀量分布图等重要基础图件,为盆地进一步系统分析及盆地模拟打好基础,结合沉积相研究及构造样式分析还可分析盆地沉积中心、生油层、盖层、储层等在时空中的变化规律.由于沉积盆地的升降波动过程直接影响着盆地的埋藏史、热史和生、排烃史,因此通过沉积波动过程的系统分析不仅能正确建立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型,还可以正确认识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金振奎  苏妮娜  王春生 《地质学报》2008,82(10):1323-1329
优质煤储层在此指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煤层。沉积相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浅海和泻湖淤积填平发育起来的潮坪环境和三角洲环境是最有利的优质煤储层形成环境,煤储层厚度大、分布广。沉积环境对煤储层中的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有重要影响,而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又直接影响煤储层的储集物性。灰分充填了煤储层中的孔隙,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差;镜质组有利于割理的形成,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由于在灰分含量、煤岩显微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潮坪环境沉积的煤储层的储集物性优于三角洲的煤储层,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优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海平面变化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也有重要控制作用。高位体系煤储层富集,单层厚度大,横向分布相当稳定,尤其是高位体系域晚期,是形成优质煤储层最有利的层位。而水进体系域煤储层稀少,单层厚度小,横向分布不稳定,不利于优质煤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5.
煤岩对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士诚  牟善波  张劲  王雷 《地质学报》2008,82(10):1444-1449
煤层中一般都伴有煤层气,通过压裂可以将煤层气释放出来,一方面能够获得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煤田的安全开采。煤岩层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压裂中应用的实验评价方法及结论应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煤层气井的煤岩层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进行实验评价研究。实验表明,与砂岩地层不同,煤岩的硬度较小,压裂中支撑剂嵌入情况较严重;煤岩易破碎,碎屑颗粒充填到支撑剂中;同时支撑剂存在破碎及吸附伤害等,多种作用导致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降低。实验中,以煤岩层闭合压力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闭合压力下,铺砂浓度、支撑剂粒径、支撑剂种类及组合的选择、支撑剂颗粒的破碎与嵌入、压裂液残渣等因素对煤岩层导流能力的影响。本文的实验结论为,嵌入对煤岩层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伤害很大,加大铺砂浓度、采用低破碎率支撑剂、降低压裂液伤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层裂缝的导流能力,但影响程度随闭合压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对今后煤层气的开发及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面、砂体输导通道向辽东湾西部低凸起的运移、充注和能量的侧向传递是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上覆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巨厚的强超压泥岩封盖和辽西3号边界断层侧向遮挡共同构成的优越封闭环境是超压保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该气田超压特征及其远距离超压侧向传递的成因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辽东湾西部低凸起超压流体运移聚集的规律和成藏作用,而且可能提供了一个超压远距离侧向传递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8.
钱二块铀矿床采铀注液结垢趋势的理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系数矩阵法对钱二块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注液中存在的独立离子反应进行了确定,由溶度积规则及反应平衡原理,借助Matlab编程,估算出了钱二块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注液可能会生成的沉淀物种类及数量,为防治结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论认为,粘土的膨胀性以及其水化后形成浆体的流变性是引起低速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油田古近系碎屑重矿物的物源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石油钻井岩心,在南堡凹陷古近纪地层中采集了52件砂砾岩样品并进行了重矿物定量分析.重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指示出了3个碎屑重矿物组合段,它充分展现了物源区多阶段隆升-剥蚀的历史:始新世的沙三至沙二组合段为凹陷基底岩石层圈(以花岗片麻岩为主)的隆升-剥蚀过程;始新世沙-至渐新世的东二组合段为更深层变质岩层圈的隆升-剥蚀过程;渐新世末的东-段为稳定和老化的变质层圈的隆升-剥蚀及物源区调整过程.在石油勘探井较密且分布较广的东-段,系统进行了各类碎屑扩散体系的重矿物分析,区分出了4个碎屑重矿物扩散体系,分别来自两种构造类型的物源区:①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浊积扇体系物源区为燕辽古造山带,重矿物分布模式表现为主蜂左偏、重矿物组分较少、稳定重矿物显示度偏低的特点;②两个河控三角洲体系物源区为华北古克拉通,重矿物分布模式表现为对称的主峰、重矿物组分较多、稳定组分显示度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