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O2,高CaO、FeOT和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87.22×10-6~150.54×10-6,ΣLREE/ΣHREE为6.24~11.11,表明轻重稀土弱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说明下古城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εHf(t)=-5.7~-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1~1.83Ga,暗示源岩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下古城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505.4±4.1Ma(MSWD=0.78,n=21),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的柯柯里花岗岩(512Ma~501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似,均属于北祁连洋向南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西格拉花岗岩体位于祁连东部的米屈花岗岩带上,空间上呈NW-NWW向展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岩组成,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西格拉花岗闪长岩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65.6±6.5Ma、443.2±4.8Ma,其中,前者与祁连洋俯冲极性发生转变的时限(~463Ma)相近,而后者与祁连洋闭合的时间(~445Ma)相似。早期淡色花岗闪长岩具正铕异常(δEu=2.44),晚期暗色花岗闪长岩则为弱负/正铕异常(δEu=0.94~1.32),两者均显示出高Si、Al,富Na贫K,富集Ba、Sr、LREE,高Sr/Y值,低Y、HREE含量,亏损HFSE(Nb、Ta、Ti、P)的特征,与Martin et al.(2005)划分的高硅埃达克岩(HSA)相似。其源区可能均残留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金红石,而斜长石则大量参与部分熔融过程,推测早期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深度可能超过50km;整体上,由早期→晚期反映出加厚地壳减薄、地幔组分贡献增强的趋势;两者可能均为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业城市长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情况。以铜陵市为例,通过对铜陵市建筑物抗震性能开展全面普查,掌握建筑物抗震基本情况,研究了矿业城市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等典型地质灾害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具体影响,提出加大棚户区改造、开展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建立地质灾害监控体系等对策建议,对提高矿业城市抗震设防工作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白茫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鸡冠山和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胡村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38.21 ±0.82Ma、139.9 ±1.1Ma、139.3 ±1.2Ma和140.9 ±1.2Ma.岩浆侵位顺序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根据锆石SHRIMP U-Pb年龄变化范围,推测该区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约为15Ma,且岩浆属脉动式多次侵位,后期岩浆侵位的热使早期岩体中已结晶的锆石发生熔解、重结晶,形成新的锆石.地下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多级岩浆房,使得本区的莫霍面界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深源包体,包括辉石堆积岩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主要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其次为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金云母;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含大量的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和富云母包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在考虑温压计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计算了两个系列侵入岩及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侵位深度(4~6km)略小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6~7km),各种堆积包体形成于45~65km的深位岩浆房,微粒闪长质包体形成于12~15km的浅位岩浆房,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是早期侵入岩的边缘相,而富云母包体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残余相。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铜陵市建成区、矿山、道路沿线不断出现滑坡,成灾十分严重。根据对区内一些滑坡灾害的实地调查及部分滑坡勘查治理资料,论述了该区滑坡的地质背景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形成原因,针对滑坡危害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懈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中含有捕虏体、残余体和岩产乐包体三大类型,其中岩浆包体包堆积岩包体、堆积晶包体、混杂岩包体和冷凝边包体。各类石包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反映了它们成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铜陵地区深埋型岩溶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地区现代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在200m以内,但在特殊地质块段存着埋藏深度更大的岩溶,它的存在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深埋矿床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该类岩溶按成因可分为岩浆侵入型,断裂构造型和古岩溶,本文就其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成矿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矿床地质法和流体包裹体压力计法,对铜陵地区包村、朝山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的成矿深度进行了估算。据成矿相关岩体特征、金矿体延深、矿石特征等推断金矿化发生于浅成—中浅成环境。根据不同矿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估算成矿压力为650×105~850×105Pa,成矿深度介于2.5~3.2km,与矿床地质特征反映的成矿深度基本吻合,也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研究结果相符。综合认为铜陵地区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浅成,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和流体沸腾是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