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某矿区用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复杂(硬、脆、碎)地层的试验工作,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开展以来,进行了一年,完成两个生产钻孔,开动328个台班,总进尺772.22米,其中人造金刚石钻头进尺659.28米(钻进铁矿234.63米、透闪石和透辉石415.14米,其他岩石9.51米).共投入41个钻头(单晶孕镶钻头38个,聚晶补强钻头2个,爆炸法聚晶手镶钻头1个),消耗钻头36个.  相似文献   
2.
大宝山大型多金属矿区,曾进行大量的地质、物化探工作,积累了不少资料.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有明显规律.地质概述矿区位于北江新华夏断裂带东侧,大东山-贵东东西构造带与北江断裂带的交合处.区内广泛出露古生代地层,尤以泥盆系、石炭系分布最广;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及浅海碳酸盐建造.区内火成活动广泛发育,形成贵东花岗岩体,出露于区域之北,呈东西方向分布.次英安斑岩体分布于区域东部,呈断结弧形分布.此外尚有次英安斑  相似文献   
3.
制定平均先进的岩芯钻探生产定额,是实行经济责任制,调动生产人员积极性,把责、权、利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钻探生产水平的重要依据. 1958年以来,我们进行过岩芯钻探的定额制订工作,具备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定经验.六十年代初期,各单位又进行摸索、总结,在原有基础上刷新了1958年的定额.十年动乱期间,工作中断.最近两三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原定额已偏低的情况,各兄弟单位和冶金系统,又先后进行了复审编制工作. 笔者拟就岩芯钻探生产定额问题,提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华南隐伏-半隐伏脉钨矿床的地表标志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菊云 《矿床地质》1984,3(1):67-76
一、脉钨矿床的形态分带和标志带概念华南地区的脉钨矿床,多与花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按工业矿脉与成矿岩体的空间关系,可将脉钨矿床分成三类,即外接触带矿床、内接触带矿床和内外接触带矿床。这三类矿床都具有形态分带性。外接触带和内外接触带矿床的形态分带特征基本相同,发育良好、保存完全者在垂直方向上综观可作五形变分带,即自上而下为线脉带、细脉带、薄脉带、大脉带、消失带。下部大、薄脉是上部线、细脉合并变大而成的。内接触带矿床只能分出三个  相似文献   
5.
海南白沙-东方测区区域化探工作,以500×50米测网,以次生晕扫面,用光谱分析了Cu、Co、Pb、Zn、Ag、W、Sn、Ge、Mn、Ti、Ba、Bi等12个元素.分析元素既  相似文献   
6.
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在成因上与海底或陆地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有关,有些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或绝无仅有的矿床.因此,中外地质学者对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传统地质理论很少注意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的大地构造类型及其特征标志,往往把地槽型海底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与中生代以来地洼型的陆地火山活动、火山成矿作用相混;进行不恰当的类比,使评价发生错误.笔者认为,火山活动受不同类型地壳构造运动影响和制约,火山喷发只是火山活动表现于地壳外部的一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钻孔弯曲的防治及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定向钻孔的应用,是钻探技术中的重大课题.根据钻进方法、钻孔深浅、钻孔所通过的岩层地质情况,钻孔所产生的自然弯曲不同.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进行了大量实践,在此  相似文献   
8.
石绿岩溶孔雀石矿床,是一个赋存在山间盆地第四纪洪积层下部、岩溶洼地不整合面上的隐伏矿床.矿体形态简单,以似层状为主.大部分矿石为铜品位在1%以上的富矿,有用矿物90%为孔雀石.矿床规模中等,近地表产出,开采方便. 矿床年龄为研究矿床形成时代,作者除采用传统的地  相似文献   
9.
机台防雷的等电位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勘探地区均在祖国南方,这些地方雨季很长,雷电活动强烈,往往出现雷击事故.以前我们在机场采用的避雷方法,就是安装避雷针(图1),收到过一些效果.但有的由于接地电阻达不到规程规定(高达数百欧姆)而未能起到避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硬、脆、碎复杂地层,普遍发生岩心堵塞现象.我们施工的某矿区地层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节理和裂隙十分发育,特别是贫铁矿和赤铁矿层,钻进中岩心很易堵塞.因而平均回次进尺只有0.68米,平均回次进尺时间也只有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