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是洋脊扩张的产物,其形成年龄代表了扩张事件的时间,也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桑桑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5.2±3.4)Ma(2σ,MSWD=1.15),即辉绿岩结晶年龄.结合已有的关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形成年龄(中段大竹卡(126.0±1.5)Ma,吉定(123.0±1.8)Ma;西段休古嘎布(122.3±2.4)Ma和东段罗布莎(162.9±2.8)Ma)的报道,该结果表明桑桑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与中段大竹卡、吉定地区以及西段休古嘎布地区洋盆形成时代一致,但晚于东段发育时代,表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洋盆时代相当,而整个东特提斯洋盆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是该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大型铜钼矿床。文中通过对圆珠顶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剖析并结合H、O、S、Pb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 值分布于-4.3‰~3.9‰,硫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不同成矿阶段H、O同位素组成变化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指示大气降水与含矿岩浆热液混合是金属矿物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重要因素。结合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圆珠顶矿床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是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地壳与地幔物质混合。  相似文献   
3.
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铜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最近在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研究其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该矿床钼矿体中的2个钻孔岩芯样品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2个岩芯共11个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为149.8~155.9 Ma;对ZK12-112岩芯8个辉钼矿分析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7.3±4.3)Ma,初始187Os为(-0.15±0.18)ng/g,MSWD=0.92;对2个钻孔样品测得的11个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5.6±3.4)Ma,初始187Os为(-0.08±0.15)ng/g,MSWD=0.85.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选自钻孔ZK16-104岩芯的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非常高,可能指示园珠顶CuMo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这也被区域内出露的许多同时代的基性侵入体所佐证.园珠顶斑岩Cu-Mo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数据可能指示早侏罗世具高浮力块体的Izanagi板块俯冲到粤西-桂东地区而改变了俯冲角度,导致俯冲板片撕裂而开天窗或岩石圈加厚而发生拆沉,在该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引发了软流圈物质在中晚侏罗世沿着NE向深断裂与EW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上涌,形成了粤西-桂东地区许多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体、基性侵入体(或包体)和与此相关的Cu、Pb、Zn、Au、Ag矿床、W-Sn多金属矿床以及园珠顶斑岩型CuMo矿床.  相似文献   
4.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钼矿化带→铜钼矿化带→铜矿化带,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和Re-Os分析技术,作者分别对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和矿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54±2Ma(95%可信度,MSWD=0.75,N=11),铜钼矿体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95%可信度,MSWD=0.31,N=8),表明圆珠顶斑岩型铜钼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南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