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粘土矿物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等日益成为评价和防治地质、工程、水文、环境等问题的关键,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难题而逐渐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回顾了蒙脱石层间水性质、层间水化膨胀和脱水收缩的影响因素,提出蒙脱石层间的固溶体特征,在总结蒙脱石脱水作用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蒙脱石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沉降的思路。最后讨论了用蒙脱石的脱水作用研究地面滞后沉降及沉降趋势预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含油玄武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闵桥地区含油玄武岩中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温度,认为玄武岩中绿泥石有两种形成方式、五条形成途径:其一为蚀变演化,包括:火山玻璃、斜长石、辉石的蚀变,交代橄榄石斑晶,以及皂石的进一步演化;其二为沉淀结晶,包括从热液中直接沉淀生长和胶体溶液充填后的结晶。计算结果显示,蚀变演化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128-271℃;沉淀结晶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31-63℃。玄武岩中绿泥石形成温度与埋藏深度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作为储油层,其进油时的温度为62-118℃,不超出48-137℃。  相似文献   
4.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03,27(2):65-77,F003,T001,T002
古人类的起源及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远未解决的问题,目前掌握的重要化石材料包括:距今约5600万年的灵长类,约1700万年的人猿超科代表,620万年(?)-440万年的人科动物,以及约350万年(?)-200万年的古人类和人造石器等。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及与之演化相关的化石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先后找到已知最早的高级灵长类——约4500万年前的曙猿化石,人猿超科的早期代表——l400万年和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240万年-200万年前的人造石器,200万年前的能人(?)化石,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及28万年-2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等。拟从迄今的化石记录人手勾勒出古人类起源及演化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5.
闽西大田地区矿床采选冶活动对水土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区采选矿废水pH值、SO4^2-浓度远远超过水环境标准,选矿废水和接纳采选矿废水的河流水体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大部分超过地面5类水标准,少部分超过4类水标准,矿区采选矿业废水是地表水金属污染的重要源头。矿业废水pH值与金属Fe、Mn、Cu、Pb、Zn、Cd的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SO4^2-浓度与金属离子Fe、Mn、Cu、Pb、Zn、Cd浓度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提出整治硫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应坚持因地制宜、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用石灰石碱性中和酸性废水,隔离覆盖尾矿矿堆,对废弃矿山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对效益低下的开采矿山退矿还林,对严重环境污染的矿山实行关闭,对新开矿山要进行科学规划开发。  相似文献   
6.
对1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进行抗剪加固试验,研究在受剪区粘贴高强复合纤维的加固效果和设计方法。主要分析了纤维粘贴量、包裹方法和剪跨比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对试验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加固设计中复合纤维设计应变的合理取值和计算公式,阐述了具体加固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南美安第斯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卢民杰  朱小三  郭维民 《矿床地质》2016,35(5):1073-1083
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Cu、Au、多金属巨型成矿带,产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多金属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找矿投资热点地区之一。文章在系统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安第斯成矿带的基底组成、构造_岩浆演化、板块俯冲形式、成矿作用以及主要成矿类型的差异,将安第斯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3个Ⅱ级成矿省和14个Ⅲ级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区带的地质与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要阐述,为安第斯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8.
詹雅婷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87-1094
为了研究宁芜北段火山岩盆的矿产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本文以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及Pleiades1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目视解译法和多种遥感图像增强技术,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研究区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提取了与预测矿种密切相关的线、环、色、带、块遥感五要素。通过分析遥感五要素矿产地质特征与矿产点分布关系表明,研究区内的铁铜硫金矿床及星罗棋布的矿点大部分位于构造岩浆成矿亚带中,受区内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及其它断裂纵横交叉形成的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大多分布在数条断裂带交汇位置,另有一些分布在断裂带与环形构造的交汇处附近。基于主要的矿点受区内断裂网格及火山机构控制,遥感图像的综合地质信息特征与找矿目标紧密相联,说明了基于遥感图像的综合信息可以作为找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盛庆红  肖晖 《测绘工程》2016,25(12):77-80
没实习单位可去、无企业导师指导、没实际东西可学是导致遥感领域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对学生培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将耦动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和前沿科技讲座互动式教学3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专硕教育与职业的衔接,为培养遥感领域研究生实践能力、工作能力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江西德兴铜矿水系样的δ65Cu值具有极大的变化范围(-5.8‰~+24.4‰),是迄今为止已报道发现的最大的Cu同位素分馏值。水体中铜的来源可分为黄铜矿源和黄铁矿源,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Cu同位素特征。根据水体的Cu同位素值分布特征,圈出了流经矿体(矿体上方)水、矿体外围水和尾矿库水3个源区。水体中的Cu主要以离子态和微粒态存在,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65Cu特征,尾矿库中黄铁矿65Cu对水体的Cu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Cu同位素在示踪找矿及地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