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矿区在大源岭背斜西翼,褶皱轴呈南北走向.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及部分碎屑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新华夏体系北北东向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有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煌斑岩脉.矿床以铜、铅、锌为主,次为黄铁矿,并伴生银、镉、铋等多种组分.矿床类型有接触夕卡岩型、层间夕卡岩型、石英硫化物脉型、接触黄铁矿型、破碎带脉状及白云岩中的铅锌矿等.矿体多  相似文献   
2.
铜山岭“层间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臻 《矿床地质》1986,5(2):36-43,13
铜山岭多金属矿床是一富银的铜铅锌矿床,过去一直将其归为接触交代型(即矽卡岩型)矿床,并按矿体产出形式划分为接触带矽卡岩型、外接触带层间矽卡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其中以层间矽卡岩型最为重要。本文讨论对象为外接触带层问矽卡岩型(及伴随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笔者认为它们不同于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应属层控-热液再造成因型矿床。为方便起见,本文在叙述中仍沿用层间矽卡岩型之名称,并辅之以引号相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